文档详情

废塑料综合利用项目.doc

发布:2017-08-26约5.29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废塑料综合利用项目 项目名称:废塑料综合利用项目 建设地址:沈阳近海经济区 投资总额:5亿元 建设期限:3年 建设内容:该项目利用回收连锁公司所提供的各类废旧塑料作为生产原料,进行粉碎、造粒、生产再生塑料颗粒、塑料编织袋、塑料托盘等塑料制品,形成辽沈地区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废旧塑料综合利用。 建设年产1万吨的再生塑料颗粒生产线;建设年产5000吨的塑料编织袋生产线;建设年产1万吨的塑料托盘生产线。 项目建设的意义: 建设废塑料综合利用项目的目的是,打造辽沈地区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龙头企业,成为东北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环保化的废旧塑料处理和加工利用中心。通过对各类废塑料进行分拣分选,形成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氨酯(PU)和ABS等废弃塑料,这些废旧塑料经过清洗、色选、粉碎、造粒后,形成塑料加工行业急需的原材料资源。这些原料,一部分用于本项目生产塑料编织袋、塑料托盘等产品,一部分对外销售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目前行业内对废塑料作原料的废物有相应的产品目录,按废物成分的主要分六大类。 第一类:聚乙烯(PE),聚乙烯是塑料中产量最大、用途极广的热塑性塑料,主要来源:薄膜生产中产生的边角料、残次品等,来自化学工业、电气工业、食品与消费品工业等废弃薄膜、膜塑件、管材以及电线电缆等; 第二类:聚氯乙烯(PVC),可分为硬聚氯乙烯、软聚氯乙烯、聚氯乙烯糊三大类,主要来源:硬聚氯乙烯包括管材、门窗型材、片材等挤出产品,以及管接头、电器零件等注塑件和挤出吹型的瓶类产品,软聚氯乙烯包括压延片、汽车内饰品、手袋、薄膜、标签、电线电缆、医用制品等。聚氯乙烯糊主要来自搪塑制品。 第三类:聚苯乙烯(PS),分为通用聚苯乙烯、高抗冲聚苯乙烯、挤出发泡聚苯乙烯片材及其热成型制品、可发性聚苯乙烯泡沫制品。主要来源:通用聚苯乙烯大量 日用制品以及家电、计算机、医疗等透明制品上;高抗冲聚苯乙烯大量来自电气配件、家电外壳、食品容器等;挤出发泡聚苯乙烯片材及其热成型制品主要来自食品包装以及快餐食品容器;可发性聚苯乙烯泡沫制品来自电器的防震包装,建筑、冷冻等行业的绝热材料; 第四类: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大量来自于在食品、饮料、化妆品等领域,特别是饮料瓶,PET已占绝对回收重要部分; 第五类:聚丙烯(PP),分为全同聚丙烯和无规聚丙烯。主要来源:周转箱、容器、手提箱、汽车部件、家用电器部件、医疗器械、日用器械、日用消费品和家具; 第六类: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主要来源:一般机械零件,减磨耐磨零件,传动零件和电讯零件等。 该项目符合国家商务部的产业政策,实现了垃圾产业的资源化利用,并且提高资源利用率,对减少污染、环境保护,促进就业,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废塑料加工利用项目的建设将延长沈阳及周边地区废塑料回收行业的产业链条,提升综合加工利用能力,使其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资源化、减量化,促进再生资源体系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其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建设废塑料综合利用项目是加强塑料废物(白色污染)环境管理的必然趋势,也是规范行业发展,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环境保护,便利加工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868年美国人约翰·韦斯利·海亚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塑料赛璐珞,1902年奥地利科学家马克·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1909年,美国的贝克兰首次合成了酚醛塑料。20世纪30年代,尼龙又问世了。曾几何时,人类为塑料的发明欣喜若狂。塑料因具有质量轻、强度高、耐磨性好,化学稳定性好、抗药剂能力强、绝缘性能好、经济实惠等优点,因而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当人类迎来塑料发明100年纪念日的时候,人类已经认识到塑料这种物质对人类生存的危害,将塑料列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之一。对于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塑料制品而言,塑料的优点却使塑料制品成为生态环境的致命杀手。塑料的特点,使塑料制品在自然环境中难以降解和腐烂,长期并严重影响土地植物生长,污染环境。 过去,人们对塑料的处理方式主要是两种:垃圾填埋和焚烧。这两种处理方式对人类的环境产生了恶劣影响。 首先,就填埋方式而言,不能解决废塑料在环境中长期不被降解,造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的危害,只是把危害集中到一起。其次,就焚烧方式而言,其危害是显而易见,不仅废塑料焚烧时释放出的多种有毒化学气体直接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而且焚烧时产生的HCL气体导致酸雨的加剧。 由于人类已经深刻认识到废塑料的危害,加上地球上塑料生产的原料——石油储藏量越来越少,人们开始把眼光放到废旧塑料的再生利用上来,为白色污染找到了一条可行的解决方法。现在,废塑料的资源化技术——回收、处理、再利用越来越引起人们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