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共22张PPT).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必修② 第二章第1讲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商业用地 工业用地 政府机关用地 住宅用地 休憩及绿化用地 交通用地 农业用地 基础梳理 考点一 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功能分区 基础梳理 考点一 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功能分区 2.城市功能区 (1)形成: 不同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 (3)特点: 无明确界线,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 (2)主要类型 商业区 工业区 住宅区 深化探究 考点一 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 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 城市各项活动需要占用土地 各地块交通可达性、地价等不同 城市活动发生空间竞争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同类活动空间上高度聚集 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行政区 文教区 深化探究 考点一 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功能分区 2.主要城市功能区的比较 高级住宅区在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低级住宅区在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占地面积最大;建筑质量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中高级区住宅区与低级区住宅区背向发展 集聚成团状,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工业化后出现分化 住宅区 城市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集聚成片 工业区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中心商务区:经济活动繁忙;人口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 商业区 位置 区位特征 形态 功能区 (2012?天津文综)高雄矿产资源匮乏,工业部门主要有石化、炼油、钢铁、造船、食品等。读“高雄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对该城市功能区布局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商业区高度集中,缩小了服务范围 B.住宅区远离海岸,避免了海洋污染 C.工业区相对集中,方便了企业联系 D.文教区过于分散,降低了服务功能 C 商业区集中分布,扩大了服务范围 住宅区靠近商业区、工业区,多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远离海岸,避免了海洋灾害的影响 文教区多分散于住宅区,提高了服务功能 工业区相对集中,方便了企业联系,减少了运输费用,提高了规模效益 试题调研 考点一 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功能分区 读图技巧 考点一 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功能分区 城市空间结构图的判读 新加坡2008年该国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图 (1)读图名和图例 图名或图例中会明确告诉我们是哪几种功能区 (2)辨析位置关系 一般商业区分布在中心位置,从里向外依次是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 读图技巧 考点一 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功能分区 城市空间结构图的判读 新加坡2008年该国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图 (3)抓住典型特征 住宅区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所占面积最大;工业区集聚成片,多位于城市外围,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商业区是城市的核心区,土地利用集约,占地面积最小。 (4)分析布局合理性 ①工业区的布局:为减少污染,工业区一般选择城市外围,布局在盛行风下风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城区河流的下游。高新技术产业区多和科教文化区、环境优美的地区邻近。 ②高级住宅区多与高地、文化区、风景区联系在一起;低级住宅区多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基础梳理 考点二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 1.含义 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 2.形成因素 (1)经济因素 影响地租的因素 交通便捷程度 距离市中心远近 不同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 市中心 地租水平 与市中心距离(千米) 距市中心较远但交通便利 土地利用 商业用地付租能力 住宅用地付租能力 工业用地付租能力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基础梳理 考点二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 2.形成因素 (2)社会因素 收入 种族或宗教 知名度 比利弗山庄 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基础梳理 考点二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 2.形成因素 (3)历史因素 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 3.变化: 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 深化探究 考点二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 影响住宅区 分化 功能区分化 主要原因 1.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城市功能分区成因 行政因素 历史因素 社会因素 经济因素 历史背景影响城市功能分区 城市土地利用随历史而变化 干预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引导或划定不同的功能区 距市中心远近 交通通达度 收入 知名度 种族、宗教 深化探究 考点二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 2.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1)经济因素(主要因素) 深化探究 考点二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 2.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2)交通通达度与城市功能用地的关系 ④远离公路区或城市外缘(如图中M处):通达度较低,地租较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