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doc

发布:2016-01-18约1.78万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认知过程 感觉 知觉 记忆 思维 想象 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 情感 情绪 } 注意 心 意志过程 理 现 心理状态 注意状态、心境、激情、应急、犹豫状态….. 象 个性倾向性 需要 动机 兴趣 价值观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 气质 性格 1.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它又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意志与认识、情绪的关系 : 意志过程、认识过程和情绪过程共同构成了心理过程,是心理过程的三个不同的侧面。心理过程的这三个过程之间的关系不是互相割裂的关系,而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统一的关系。发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心理活动,通常既是认识的,又是情绪的,也是意志的。任何意志过程都包含有认识成分和情绪成分,任何认识过程和情绪过程也都包含有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个性心理表征着个体心理的差异性与独特性。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联系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这两个方面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人的个性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而个性又总是通过各种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反之,已形成的个性心理又积极地影响着心理过程,而使人的心理过程总带有个性的色彩 心理状态 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会出现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这类心理现象称为心理状态。 哲学是父亲,生理学是母亲 科学心理学的产生 冯特(1832—1920):心理学之父 莱比锡心理学实验室(1879):心理学诞生标志 《生理心理学原理》(1874):心理学独立宣言,是心理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体系的心理学专著。 4、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的边缘学科。 第二章 心理的实质 现代心理学认为: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大脑两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言语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该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推理等.而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则定位于右半球。 二、神经活动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就是有机体借助于神经系统对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 反射弧的构成 :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部位,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基本部分组成。 2、反射的种类 1)无条件反射:它是在种系发展过程中遗传下来的反射。引起无条件反射的刺激物叫无条件刺激物。 2)条件反射: 人和动物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为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经过学习或训练而形成的获得性反射。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物叫条件刺激物或信号刺激物。 人的心理是高级神经活动的产物 一)客观现实是人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 心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心理在本质上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心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 。 二)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主观性: 体现在两个方面:一 是心理是以观念的形式存在着。 二是指面对同样的客观事物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时候其产生的心理不同。 能动性: 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并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对客观现实进行积极的、能动的反映,并通过实践反作用于客观现实,进而创造出客观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和形象,以此推动客观世界不断向新的方向发展. 小结 什么是心理?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1、感觉的定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某一个别属性的反映。 2、 感觉的意义 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是一切知识的最初来源 感觉是人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对维持正常的心理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1.感受性是人体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2.感受性的大小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指人的感官觉察微弱刺激的能力。 绝对感受性是用绝对感觉阈限来衡量的。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所需要的同类刺激的最小差别量叫差别感觉阈限或最小觉差。 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差别感受性是用差别感觉阈限来衡量的。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 一、什么是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