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广播记者的一代宗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美国广播记者的一代宗师:爱德华· 默罗
09广电 赵静
学号:2009221102200029
?? ? ? ? ? ? ? ? ? ? ?
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国人,都不会忘记这样一幕动人的情景:每当德军轰炸机蝗虫般扑向伦敦的时候,每当报警声、喧闹声乱成一团之际,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伦敦城头,总有一个年轻的美国人子然屹立,岿然不动。他手中拿着话筒,用平静而从容的声音,向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同胞口述他亲眼所见的一切,把纳粹的暴行,英国人民顽强抗敌的精神和正义的呼声,送进千家万户。他的每一次播音开头第一句话都是:“这──是伦敦。”这位在血与火中从容不迫地进行现场广播报道的年轻人,就是美国广播记者的一代宗师爱德华·默罗。默罗不仅是美国广播史上而且也是世界广播史上的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在他之前,广播记者默默无闻,被新闻界同行视为不屑一顾的小字辈;而从默罗开始,广播记者昂然登上新闻界的大雅之堂。正是从默罗身上,人们认识了广播新闻的价值,看到了广播记者的尊严。所以,默罗被美国广播新闻界奉为一代宗师,他的赫赫威名持续至今,今天的广播记者们提到他依然像提到奥林匹亚的天神。爱德华.默罗(Murrow Edward,1908——1965):1935年进CBS《1937年任驻欧洲新闻办首席记者主任,主持《现在请听》、《这里是伦敦》广播节目,被誉为“现场报道的鼻祖”。50年代主持电视专栏《现在请看》、《面对面》。1960年任新闻属署长。默罗于1908年4月25日生于格林斯伯勒。他是三兄弟中最小的一个。6岁的时候举家迁到斯卡吉特县(华盛顿州)。早年就读于华盛顿州立大学。他擅长演说,是个出色的演说家,还热衷于戏剧。此 外还写得一手优雅而严谨的文章,这都为以后其在广播事业上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在大学
期间,他就赢得广泛拥戴,被推举为全国学生联主席。
1935年进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1937年出任该公司驻欧洲新闻办事处首席记者、主任。
1938年,他从维也纳向美国听众发出第一篇战事新闻报道,之后又连续组织报道了维也纳的陷落,
开创了广播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新闻联播”。
1940年8月18日?,他开始进行著名的现场广播——《这里是伦敦》,引起美国听众的震动,促
使当时保持“中立”的美国政府采取了比较积极的行动。
1946年回国,任该公司副总经理,负责新闻部门。
1948年底他从广播转入电视,创办了《现在请看》和《面对面》节目。?
1951年,他率先在电视上揭露以迫害进步人士、猖獗反共的参议员麦卡锡。
1956年,他在缅甸仰光采访了中国总理周恩来。?
1961年任美国新闻署署长,1963年底因病退休
三.从默罗的作品看其报道风格
《这里是伦敦》的片断???? “我站在屋顶上,俯瞰着伦敦全城。此刻万籁俱静。为了国家和个人的安全起见,我不能告诉你们我现在讲话的确切位置。在我的左边,很远的地方,我只能看见高射炮划过青铜色的天空射出的闪电般炮弹,但炮声太远,因此在这儿不可能听到。?? 战斗接近了。
??? 我想大概不出一分钟,我们就能在附近听到枪炮声。探照灯正在向这个地方的上空搜索。你们将会听到两次爆炸声。听,爆炸了!过一会儿,这一带又会飞来一些弹片。弹片来了,越来越近了。???飞机还是飞得很高。刚才我们也能听到一些爆炸声,——又响啦,那是在我们上空爆炸的。早些时候,我们似乎听到许多炸弹落下来,落在附近的几条街上。现在,就在我们头顶,是高射炮弹的爆炸声。可是附近的炮又似乎没有开火……你们马上又要听到两声爆炸,而且是在更近的地方。听,又响了!声音是那样冷酷无情……”
默罗以平静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对“不列颠战役”进行生动描述,对炸弹飞崩、烈火燃烧的伦敦进行详实的刻画!??? 他的广播报道现场感极强。“我站在屋顶上,俯瞰着伦敦全城。此刻万籁俱静。……在我的左边,很远的地方,我只能看见高射炮划过青铜色的天空射出的闪电般炮弹,但炮声太远,因此在这儿不可能听到。” ……??? “你们将会听到两次爆炸声。听,爆炸了!”……这来自战争现场的枪炮声和爆炸声具有极大的震撼力!让千里之外大洋彼岸的美国人民真实的感受到了战争的硝烟味。这种现场感所营造的战争氛围远比你用千百句如何形象的话语去告诉你的听众——战争正笼罩着伦敦。为了营造这样的现场感,默罗把他的广播报道搬到了战争的现场,用现场的声音作为他报道的背景音乐。他把他的听众也带到了战争正在进行着的伦敦。在不列颠战役中,默罗的主要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