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加强校本培训 提高教学质量.doc

发布:2017-12-25约3.77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加强校本培训 提高教学质量 嘉定区紫荆小学 马建平 校本培训在基层学校的广泛开展,体现了强大的生命活力。近几年我校通过立足实际的校本培训实践,深刻认识到校本培训不仅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使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激励教师取长补短、资源共享,进而整体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保障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手段。下面就我校在“依托校本培训 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一些做法,作简要交流。 一、明确目标,健全机制。 校本培训就其本质而言,明确的目标指向是解决教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来促进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高度重视校本培训工作。一方面,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明确了校长是校本培训的设计者和负责人,由校长综合学校近期和远景发展规划,结合本校教师的实际情况,作出学校校本培训的总体设想和决策,由校本培训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计划,落实实施。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校行政例会、定期进行的全校教师会、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等载体,辟出专门时间,组织学校领导和教师开展校本培训活动,确保校本培训的时间得到保障。 二、立足实际,因地制宜。 校本培训的出发点是教师专业发展中出现的现实问题,落脚点是解决教师胜任岗位面临的关键问题,因此校本培训突出了教师岗位培训的特点。从岗位培训的要求看,我校在做好常规管理工作的同时,采取了因人而宜、因群而宜的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一)、理论培训。 主要采用讲座、论坛的形式。 讲座式。我校已经形成了“三级讲座链”——专家讲座、领导讲座、名师讲座。专家讲座,主要外请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每学期不少于一次。近几年,市教委教研室姚剑强、进修学院吴静波、德研室练苏芬、教研室居丽华老师等6位专家来校讲课,专家们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丰富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凝聚在精彩生动的讲座报告中,给我们教师的教学实践以极为有益的指导。领导讲座由校长领衔,学校中层干部参与,面对的是全体教师或学科的教师,已经有15人次完成讲座。学校领导的讲座贴近教师的课堂,引起了教师们的互动和共鸣。名师讲座由我校四级骨干教师梯队(区学科带头人、区骨干教师、镇骨干教师、校学科带头人)担纲,两年来,这批骨干教师进行各级各类讲座共20多人次,构建了良好的教育教学研究的氛围。 论坛式。建立“两个论坛”——教研组长论坛、班主任论坛。教研组长论坛的主题是“与‘二期课改’同行”,班主任论坛的主题是“班主任的专业发展”,这两个论坛都是每月一次的教研组长例会和班主任例会的重要议程,每次落实人员进行交流,人人参加。一年中有50多人次在“两个论坛”上交流,不仅使班主任、教研组长两支队伍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也使探讨和研究的氛围在学校教师中蔚然成风。 (二)、教学业务培训 针对学科教学进行的培训,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贴近教师的教学实践,对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更加明显。 1、注重课例研究。 教研组活动侧重课例研讨,通过在各学科中组织一定数量的教研课(每人每学年一节),执教教师必须完成教学设想、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课堂教学、教后反思、撰写案例等任务,由教导处组织,以学校印发的《新课程听课评课要点》为主要依据进行评课,在组内将每一堂课进行细致的剖析,把重点放在教师们对整个过程的感受和体会上,以此促进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近年来,这种培训的效果明显,一批教师脱颖而出,在各级各类的课堂教学评优中渐露头角。 2、开展教学评优。 教学评优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方式。按照惯例,我校每学年进行一次课堂教学评优活动。近几年,为进一步推进“二期课改”,教学评优活动紧紧围绕“与‘二期课改’同行”的主题开展,不断加大对“二期课改”精神的贯彻力度。 3、组织论文评比。 教师撰写教学论文的水平决定了一个学校的教科研层次。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教师征文评比,要求教师结合征文的主题和自己任教学科的特点,撰写论文、案例反思、教学心得等,教导处组织人员进行评选。如:通过开展主题为“学习‘课程标准’,融入‘二期课改’”的征文活动,使教师进一步精读、解读、研读‘课程标准’,加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内化。 4、进行技能竞赛。 良好的教学技能水平是教师有效驾驭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每学期通过各种形式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基本技能竞赛。如:教师课件制作评比、普通话竞赛、粉笔字比赛、英语朗读比赛、教师命题能力竞赛等,扎实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5、搭建成长舞台 学校积极为教师成长搭建舞台,尤其是对青年教师更是“推扶并重”地加以培养。每年一届的紫荆小学教育节课堂教学展示,每年推出新面孔;各级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积极扶上青年教师。回顾过去,我们看到我校的四级骨干教师队伍都曾经活跃在这个塑造教师成长的舞台上。 6、拓展结对模式 为了让青年教师加快成长,我们制定了骨干教师与多名教师结对,特别是一名徒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