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笔墨史.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画的笔墨史
????????????????????
(一)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
(砚云讲课录音整理稿)
关于中国画的用笔,清代画坛上很有名的画坛巨匠石涛讲过一句话很精到。他说:“墨授与天,笔操与人。”他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国画的表现材料是很独特的,一是使用的纸张是宣纸,宣纸有一种渗化特性,二是墨,包括经过加工了的油烟墨、松烟墨等,墨里面加有胶等原料。当墨调和水后渲染在宣纸上出现的墨痕,决定于墨中调和水的含量多少。但由于宣纸具有渗化特性,因而水墨在宣纸上就产生了一种自然的渗化效果,这种渗化的效果,石涛说是“授与天”,是自然而形成的,不是人所能精确控制的,是有天意在里面的。所以,用水墨在宣纸上作画,由于宣纸的自然渗化作用,就不可能每次画出来的都一样,这就是艺术。它和印刷是决不一样的。印刷,可以几张、几十张、几万张、甚至百万张都可以是一样的。而水墨在宣纸上所产生的笔墨的墨韵则是一种艺术,它是完全和印刷不一样的。因此,无论谁画,都不可能每次一样,无论谁画的画,你去仿造它,都不可能仿造的和原作一摸一样。所以。石涛讲的“墨授与天”,就是讲的这个墨韵,不是完全受人所控制的。水墨在宣纸上所产生的墨韵肌理效果,是自然形成的。所以每张画的墨韵都是不一样的,每张都有每张不同的墨韵效果。
第二点,说道“笔受与人”,是说笔和墨不一样,笔是和用笔人的功力、修养、胸怀等控制这些都有因素的。人是可以对用笔进行控制的,而墨韵是不能完全控制的,而用笔则完全决定于用笔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涵养、知识、所受的教育等等、以及所处的人文环境等综合因素的。所以,中国画出现很多派,如,浙派呀,海派呀,岭南画派呀,福建有福建画派呀,北京有京派呀,等等,很多派。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画派呢,就是受所处的地域人文环境的影响。所以浙派,所处的南方的气候呀、人文呀,都是水灵灵的,所以,他们的画表现出来的都是水墨淋淋的,北方呢,人们的情趣喜欢颜色和墨的结合,所以,北方的画颜色用的就比较多。所以,石涛说:“墨受与天,笔受与人。”
用笔在中国画里是很重要的。墨呢,对于水的掌握、对于纸的渗化肌理的掌握都是很重要的。对于中国画绘画理论掌握表达最好的在近代是山水画大师黄宾虹,而对于中国画理论在绘画上表达最好的则是齐白石。黄宾虹说了一句话,说的很好,他说,“分明是笔,融洽是墨“,这是和石涛讲的“墨授与天,笔授与人”一脉相承的,也是黄宾虹很注重书写味道的表现。黄宾虹很强调绘画中书写味道的表现,他反对绘画中“墨猪“的出现。黄宾虹说,绘画中笔和墨是不能分开的,你要在绘画中把笔和墨分开是不科学的。墨要由笔触表现。没有笔,哪来的墨呢?墨是笔显,笔是通过在纸上留下的墨痕表现出来的。这是黄宾虹强调绘画中笔和墨之间是不能分割的,就像人的身体和灵魂一样,是不能分开的。人只有身体和灵魂结合在一起,才是活人。而当身体和灵魂分开了,灵魂离开了身体就不叫活人了,而叫尸体,是死人。这是一种观念。现在中国很多画。没有灵魂。它缺少什么?没有用笔,画出来的画像行尸走肉一样,那些墨猪,那些概念,没有用笔的表现。因此说你这张画没有灵魂,没有精神,不能感动我们的思想,不能打动我们,就是因为缺少笔的含量。这就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品和印刷品的区别。真正的中国画强调的是什么?不是看谁画的象,不是看谁画的美,不是看谁画的色调鲜艳,不是看谁的笔墨颜色鲜艳,而是看整个画中的精神,看画中的灵魂,看画中是否有笔有墨,这是很重要的。所以这一段,我们将从中国画的笔墨入手,着眼于最基本的东西。我今天就是把中国画最复杂的理论,用浅显的语言给你们讲,这些都是大学里一年级的课程。这些都是一些最基本的课程,你们了解了这些,你们就会怎样去欣赏一张中国画,怎样去领会中国画笔墨的含义。
另外,笔,还有个笔法的问题,墨,有个墨法的问题。什么是笔法呢?笔法,反过来说就是用笔的方法,正过来说就是笔法。至于笔法讲的法,指的是自然之法,有了自然之法,人们就创造出许多人为之法。当我们看到漓江山水,那种拔地而起,那种山清水秀的景观,这是什么法?是自然之法。当我们看到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出许多花花草草,当看到这些自然之法,我们就想表现这些自然之法,于是就创造出人为之法,通过人为之法,去表现这些自然之法。兰花的幽香、幽远,这是什么?这是人为之法。那么我问,是自然之法在上?还是人为之法在上呢?这是现在许多画家、画者都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在许多人都只强调人为之法,而忽略了自然之法在人为之法之上。石涛就反复强调了自然之法在人为之法之上的奥秘。我们要取法于自然,然后才有人为之法,这是很重要的。那么,你要怎样去体会自然之法呢?人为之法是规律,通过人为之法把你带向一个很深奥的自然之法去表现。但是回过头来,你还得通过在自然之法之下,去创造出你的应有的人为之法。笔法是为什么服务的,笔法是为表现自然之法服务的。所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