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剪辑.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电视新闻剪辑
电视新闻类节目的剪辑策略探讨
作者:许德芬 文章来源:成都电视台 点击数:
1461 更新时间:2006-2-21
电视剪辑是创作新闻节目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创作过程,其既有艺术又有技术的工作性质,在进行新闻类节目的编辑时,电子剪辑要在懂得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稿件内容、图象资料、镜头的合理选择及连接、现场同期声、字幕、历史资料等诸多电视语言元素参与编辑,共同完成对新闻事实的阐述和再现,使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更电视化的传达给观众。本人集十几年在新闻工作上的经验,总结出在新闻节目的剪辑中几大要点:
1. 须根据节目内容需要来挑选镜头。
新闻节目剪辑时,记者所拍的原始素材和稿件非常重要。就如同厨师要根据客人的要求和厨房里具有的原材料来确定炒什么样的菜一样,电编须对原始素材和稿件非常的了解,也就是要吃透编辑的意图。电编必须在看完原始素材和稿件内容后才能开始剪辑,切忌拿到磁带就开始剪辑,这样会造成文字和画面的不一致,而精彩的画面又没用上,同时也造成了时间的浪费。电编必须在熟悉了原始素材和稿件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将图象资料加以正确、巧妙的组合,使电视新闻节目的表现力更加丰富。
2.镜头长度的选择:
a) 全景镜头画面停留时间要长一些;中近景镜头要稍短一些,特写镜头还要短一些;
b) 对画面信息量大的,画面停留时间要稍长一些,信息量少的则要短一些; c) 对画面构成复杂的,停留时间要稍长一些,反之则稍短一些。
d) 对于叙述性或描述性的镜头,镜头长度的选择应以观众完全看懂镜头内容所需的时间为准。对于刻画人物内心心理及反映情绪变化为主的镜头,应根据情绪长度的需要来选择,要适当地延长镜头长度,保持情绪的延续和完整.
3. 镜头的连接:
1
a) 一般常见的有右出左进或左出右进,即1图中主体方向是从画框右方出画,组合的2图主体进入画框方向应为左方。
b) 坚持“动”接“动”、“静”接“静”组接的基本原则, 避免造成跳轴或视觉错位:所谓的“动”与“静”是指在剪辑点上画面主体或摄像机是处于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状态。遵循这一原则进行镜头组接可保持视觉的流畅及和谐,避免给观众造成视觉冲击。
c) 适当运用扫换: 扫换也称划像,可分为划出与划入。前一画面从某一方向退出荧屏称为划出,下一个画面从某一方向进入荧屏称为划入。划出与划入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画面进、出荧屏的方向不同,可分为横划、竖划、对角线划等。
d )叠化:也称作淡入淡出,是指前一个镜头的画面与后一个镜头的画面相叠加,前一个镜头的画面逐渐隐去,后一个镜头的画面逐渐显现的过程。在电视编辑中,当切换连接不顺畅或过于生硬的情况下,用叠化可以保证转换的顺畅。 叠化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一是用于时间的转换,表示时间的消逝;二是用于空间的转换,表示空间已发生变化;三是用叠化表现梦境、想像、回忆等插叙、回叙场合;四是表现景物变幻莫测、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另外,在电视片中,经常可以看到镜头与镜头之间在用叠化的方式进行连接时配合有静帧操作,主要是因为在两个画面之间,将前一段落结尾画面的最后一帧作静帧处理,使人产生视觉的停顿,接着出现下一个画面,这比较适合于不同主题段落间的转换。
e )电子特技的运用:一般情况下,电视新闻节目对复杂的电视特技手段是排斥的,是因为特技会使纪实性的新闻画面失去其真实朴素的面目。但是,一些简单的特技,电视新闻节目还是能接受的,并且是很必要的。如美国9.11事件新闻报道中就运用了慢动作镜头播放了飞机撞向世贸大厦时的瞬间情景,广大观众十分清晰地看到当时事件发生的过程,对事件表达得更清晰更真切.
4. 善于用好同期声:
在新闻节目中同期声的作用十分明显,它可以增加听觉效果,丰富画面语言,再现真实现场。尤其在采访中访谈的内容提供了新闻事实有关的重要信息,记者 2
与访谈对象面对面进行交流的形式直接提供了更丰富的新闻信息,它胜过记者或播音员的转述,具有真实性和客观性。现场同期声是任何文字描述所达不到的,给现场音像留出一段时间会使新闻效果增色不少,它与新闻事实现场画面同样重要。
5. 字幕的应用:
字幕是电视节目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对声音、图像的一个补充,它不仅明确地传达着许多画面难以表述清楚的含义,而且还可以对画面产生一定的修饰功能.
a) 唱词字幕:人物的语言和戏词,有的因口音或语种的原因,若没有字幕,受众便很难听清或听懂,这时就需要用字幕来弥补.
b) 标注字幕:一般用来介绍解释人物的身份、事物的名称和其他需要特别说明或强调的问题.
c) 纠偏字幕:在后期的编辑制作中,字幕的巧妙使用可以对前期拍摄的画面进行加工和完善。如果画面构图失去均衡感时,就可以在显轻的一面加上几个字;如果画面的色调偏暗,加上几个浅色调的字看起来就好多了;甚至可以用几个带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