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教学与创新教育的结合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教学与创新教育的结合研究
衡水市第二中学 王军巍 裴文凤
摘要: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化学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 ???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化学创新教学,创新能力,整合。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均离不开教师的创新教育,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创新教育又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在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以创新精神的培养为目标,要站在创新教育的高度认识、把握这一难得的契机,在进行教学时,要尽可能体现学科整合的思想,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新的能力,所以在当今的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探讨的就是如何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进化学教学并与创新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一、认清创新教育的内涵,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并不神秘。在化学教学中,举凡学生能独立的“发现”他未曾学习过的知识经验,能解决新颖的化学问题或对某一化学问题能提出新颖的见解,能独立的设计、完成新颖的化学实验等,都是一种创新。尽管这种“创新”对人类社会来讲,不是新的发明或创造,但却是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产物,是创新精神的体现,是甚为宝贵的。化学教学中融入创新教育,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一些在课堂上难以讲清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的形成过程、复杂的化学反应和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利用图片、动画等清楚地展示出来。这种整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师讲清所传授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可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把传统意义上的“学习”化学改变为“研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辟广阔的天地。掌握了现代教育理论,教师就要在课堂上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那么他(她)必须要解决2个大问题,第一是硬件问题,如电脑、投影仪,甚至需要网络(包括局域网或因特网)等;第二是软件问题,如教学软件,教学组织方式及策略等。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采用Powerpoint,Author ware,Flash,Photoshop等多媒体著作工具开发课件,开发过程中,着重突出多媒体表现化学信息的直观性,形象性。
?二、利用好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
?1.建立探究创新的心理情感
创新能力首先要有创新情意。情意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在人的创造活动中能起启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调节、补偿等重要作用。在化学教学中,要紧扣教材内容进行化学史教育,注意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情意。如在《元素周期表》一课中,通过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史的图片和故事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养成细致观察、大胆猜想、敢于创新、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的欲望。再如在讲《侯氏制碱法》时,我们可以将侯德榜制碱的流程及在国际上历史上的意义制作成影片一并讲给同学们,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再比如讲授《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合成材料》时,教师了解的也并不是特别多,如果没有网络,没有多媒体课件,那么这堂课下来就会很空洞。但这一堂课恰恰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很好的一个机会。教师制作成幻灯片,学生可以了解到很多的知识,相信就能感觉化学这个世界的奇妙,学习起来更有动力。
2.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
要创设这样的情感氛围,首先教师必须保持良好的教学情感。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教师良好的情绪、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的开端。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的情绪也会随之高涨,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发挥灵活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教与学才能形成和谐的共鸣,增进感情交流,建立师生同步的良好化学情感场,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自由结组,做出习题答案,放在实物投影这样的多媒体工具中,学生自己做老师,看作业,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又可以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比如在讲有机同分异构体书写时,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答案,然后拿出一组进行投影分析,或许可以找出重复的或者错误的等等,这样可以应对出学生出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学生既解决了知识,还加深了印象。
3.发散思维训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 ??? 所谓发散思维,在化学学习之中表现为依据已有的语言信息,思维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前进,并不局限于某个既定答案。这种思维方式是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途径,是一种开放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这些思维训练,大大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在如关于原电池的教学,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作负极、较不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