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4转炉炼钢车间设计.pdf

发布:2018-08-25约4.1万字共7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转炉炼钢车间设计 2.6 转炉炼钢车间设计概述  钢铁联合企业里,炼铁、炼钢和轧钢三大主体车间都是集中 布置在一起,并与选矿、烧结、焦化、机修、供水、供氧一 系列车间相互衔接、紧密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生产系统。  氧气转炉炼钢车间的特点是冶炼周期短,出钢炉数多,产量 大,生产率高,所以,车间布置必须根据其工艺流程紧凑而 合理地安排,要求各工序互不干扰,物料流向顺行,运输线 路通畅,设备运行安全可靠;  要正常生产,就必须不断地向车间运送铁水、废钢、铁合金、 散状料、耐火材料等各种原料以及易耗设备,同时必须及时 地把钢坯、废钢、炉渣等运输走,吞吐量为年产量的3-6倍;  炼钢主厂房是炼钢过程的加料、冶炼、炉外精炼、浇注等主 要工艺操作场所,因此主厂房内布置关系到车间正常生产与 否及技术经济指标的高低,是炼钢车间设计的核心。 车间设计步骤  车间设计一般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设计任务书给定的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来确定 转炉的座数和容量; 炼钢车间产品大纲,根据任务书列出的所要冶炼的钢种、各 钢种具有的代表性钢号的产量、铸坯形状及后续流向等等; 2 )确定车间的类型和工艺布置; 3 )确定各跨间的主要尺寸参数; 4 )确定车间主要设备的参数和位置; 转炉容量与生产能力计算 (1)公称容量及其表示方法  炉役期内,由于炉衬受到侵蚀而逐渐减薄,转炉容量也随之增 大。平均的炉产钢水量比新炉增加10%-40% 。必须有统一的标 准来衡量转炉的能力,即公称容量; 1) 平均炉装金属料量,便于做物料和热平衡计算,做炉体设计; 2 )平均炉产良铸坯量,便于直接衡量车间的生产规模和各项经 济技术指标; 3 )平均炉产钢水量,便于相互换算比较,而且不受操作方法和 浇铸方法的影响,可比性强。设计值与生产实际值基本一致,有 利于设备系列化;  一般取炉役期内平均炉产钢水量;≤150吨的最大出钢量不超过 公称容量的120%,≥200吨的,以定量法操作; 转炉的座数与容量的确定及生产能力计算 (2 )转炉的座数:生产实践认为,转炉车间保持1~2座转炉同时 吹炼比较合理,设计座数太多可能会相互干扰,影响正常生 产;设备利用率低; (3)工作制度:即几座炉子生产,几座处于修炉和待用状态。 在炉龄较低时,多采用“二吹一制”和“三吹二制”  随着高寿命炉衬技术及溅渣护炉的应用,炉衬寿命大幅度提 高;在美国,平均值10000次以上,最高已达到40000次以上, 转炉的作业率提高到97%。我国有95.2%的转炉采用了这一技 术,有20多家的平均炉衬寿命超过了10000炉。到2005年底, 武钢80吨转炉寿命达到30368炉,莱钢25吨炉达到了37271炉。 炉衬寿命长达30个月;  转炉作业制度上已具备实现 “二吹二”和 “一吹一”的条件;  新建厂设计中,通常常吹座数即为车间内炉座总数; 转炉容量与生产能力计算  ①首先根据生产规模和产品 方案计算出年需钢水量;再按 年产合格铸坯量 年需合格钢水量 照标准系列来选择转炉公称 炉外精炼收得率连铸合格率 容量; 1440365  ②计算出钢炉数 年出钢炉数 n.   ③按标准系列确定炉子容量 为简化设计和便于设备配套,转炉容量应该符合国家规定的标 准系列容量:30t、50t、80t、100t、120t、150t、200t、250t、 300t,一般≤150吨的炉子最大出钢量不超过公称容量的120%; 转炉设备向大型化发展,国外容量大多在100吨以上,最大达 到380吨;  ④核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