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老王》课件.ppt

发布:2017-08-05约3.14千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杨绛,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长篇小说《洗澡》,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 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等。 字音字形 塌败( ) 取缔( ) 伛( ) 翳( ) 骷髅( ) 绷( ) 滞笨( ) 愧怍( ) 字音字形 塌败( ) 取缔( ) 伛( ) 翳( ) 骷髅( ) 绷( ) 滞笨( ) 愧怍( ) tā dì yǔ yì kū lóu bēng zuò zhì 速读课文,画出描写老王的语句,用两个字概括老王的一生? 苦、善 走进老王 老王的日子过得很苦,表现在哪些方面? 1.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 2.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 3.住在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 提示:找准信息区----抓关键词句 谋生手段艰难 生理缺陷 居住条件恶劣 有人说生活苦不算苦,心境苦才是真的苦,老王的心境如何? 失群落伍、单干户; 没亲人、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 被人瞧不起、没人搭理 。 ——心境凄苦 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1.愿意给我们家带送冰块,车费减半。 2.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 3.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送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精读课文8-16自然段,找出描写老王的句子,思考作者从哪些角度进行描写的并加以分析。 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贴、靠、站立、依)在门框里。 拟物,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的身体,僵硬的形态。表达了“我”对他身体虚弱的担心和关切。 “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这个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有何表达效果? 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老王病情严重,为下文老王离开人世作了铺垫,突出作者对老王的愧疚 。 1、描写事情,要有详略,抓住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事情详细描写。 2、运用语言、行动、心理、外貌等描写方法塑造典型人物。 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就这么去了,作者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文中哪一句话直接表达了“我”的情感)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杨绛一家在文革的遭遇 她的七妹被打入“拒绝改造”之列,文革初期就被迫害至死; 她与丈夫被下放至干校改造,戴高帽、挂木板、受批斗; 她下放干校前夕,女婿因“五·一六”案含冤自杀; 她被剃成“阴阳头”,天天扫厕所,被驱到大院游行; 1.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车; 2.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3.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4.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5.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 面对老王的不幸,作者一家为他做了哪些事情? 既然“我”对老王已经很关心了,为什么还会感觉到“愧怍”? 1.杨绛是一个知识分子,她受过教育,她知道知识分子的责任,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虽然都遭遇不幸,可是“我”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要比老王优越,但是“我”没有给予老王更多的爱,吝啬于精神的给予。老王已经视我们一家为亲人,而“我”对老王只是付出了一种同情和怜悯,并没有把他当做真正的朋友或亲人。 2.杨绛认为人是生而平等的,各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不过是幸运和不幸造成的差别。所谓幸与不幸,包括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有平等意识,才有平等对话,才会感觉人家上门来“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是很抱歉的。 这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因未尽全爱而做出的大胆的自我精神解剖! “在我们的社会,文学创作毋需鼓吹嚣张、毋需宣张残忍、毋需吹捧权势,而要同情弱者、关注底层、表达人性的善良与关爱。” ——杨绛 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