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本–药理学教学大纲.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科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五年制本科)
右江民族医学院教务处编
二00七年四月
药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药理学 (Pharmacology)
二、教学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
三、学分与学时:
5.0学分。总学时为90学时,其中理论54学时,实验36学时。
四、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
本课程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科通识课程模块必选课。
五、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
药理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讲解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主要是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同时也阐明机体对药物的处置的动态变化,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认识药物防治疾病的原则及新药研发的药理学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和熟悉常用药物的药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为临床能安全、有效和合理用药奠定基础。
六、教学重点: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及原理,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药学与医学的桥梁学科。教学内容以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药物为主,以药物的分类、药理作用(包括作用机制)、临床用途和主要不良反应为重点。对每类药物的代表药要讲深讲透,同类药物比较其作用特点或作简要介绍。
七、主要先修课程:
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等。
八、教学的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第一章药理学总论—绪言
【目的要求】
1. 掌握药物、药理学、药效学和药动学的概念。
2. 熟悉药理学的内容、任务、在医药学中的地位。
3. 了解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史和新药开发与研究。
【主要内容】
1. 基本概念: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可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化学物质)、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学科)和药动学(是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的学科)。
2. 药理学的内容、任务、在医药学中的地位。
3. 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史和新药开发与研究。
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
【目的要求】
1. 掌握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首过效应、肠肝循环、一级消除动力学、消除半衰期、生物利用度的概念,药酶的诱导与抑制。
2. 熟悉影响药物的跨膜转运的因素,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以及体内屏障的意义,药物分布不均匀性的原因与意义。药物代谢的意义、场所、步骤和方式,细胞色素P450单氧化酶系(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在药物转化中的作用。药物排泄途径,一级和零级消除动力学、维持量及负荷量的概念。
3. 了解药物的吸收途径及影响因素,房室模型、清除率、表观分布容积的概念。体内药物的药量-时间关系,个体化治疗的制定。
【主要内容】
1. 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滤过、简单扩散和载体转运),影响药物的跨膜转运的因素(与膜面积、药物浓度差和药物分子通透系数有关)。
2. 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体内过程(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3. 房室模型。
4. 药物消除动力学。
5. 体内药物的药量-时间关系: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与药时曲线的关系。一次给药的药-时曲线下面积和多次给药的稳态血浆浓度。
6. 药物代谢动力学重要参数:消除半衰期、生物利用度的概念及意义,清除率、表观分布容积的概念。
7. 药物剂量的设计和优化:维持量及负荷量的概念,个体化治疗的制定。
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
【目的要求】
1. 掌握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的区别,药物的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等概念,药物剂量-效应关系、量反应与质反应的曲线、最小有效量、最大效应、效价强度、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治疗指数的概念及意义,受体的概念和特性,受体调节。
2. 熟悉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
3. 了解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受体类型和细胞内信号转导。
【主要内容】
1. 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的区别,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药物的治疗效果(对因治疗和对证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的概念。
2. 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药物剂量-效应关系、量反应与质反应的曲线、最小有效量(阈剂量)、最大效应、效价强度、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治疗指数的概念及意义。
3. 药物与受体:受体的概念、受体研究的由来和特性(灵敏性、特异性、饱和性)。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激动药、拮抗药、拮抗参数pA2、竞争性拮抗药和非竞争性拮抗药)。受体类型和细胞内信号转导。受体调节(受体脱敏、受体增敏)。
第四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目的要求】
1. 掌握长期用药引起的机体反应性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