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丘陵地区薄壳山核桃幼林与白茶复合栽培技术.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苏南丘陵地区薄壳山核桃幼林与白茶复合栽培技术
摘要 介绍苏南丘陵地区薄壳山核桃幼林与白茶复合种植的技术,包括整地施基肥、挖深沟做高垄、定植薄壳山核桃嫁接幼苗、在高垄定植白茶扦插苗,以及后续对薄壳山核桃和白茶进行整形修剪和水肥管理。通过林茶复合栽培模式,可保证薄壳山核桃早期产量,提高白茶品质,同时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白茶;复合栽培;苏南丘陵地区
中图分类号 S72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7-0062-02
Abstract The compou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pecan and white tea in hilly area of southern Jiangsu Province were introduced,including land preparation,base fertilizer,dugging trenches and making high ridge,planting pecan grafted seedlings and white tea cuttings,along with the management of pruning,watering and fertilizing. This approach makes it possible to improve the early yield of pecan and tea quality,meanwhile,enormous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will be acquired.
Key words pecan;white tea;compound cultivation;hilly area of southern Jiangsu Province
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又名美国山核桃,原产于美国和墨西哥[1]。近年来,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意见》的出台,薄壳山核桃在我国逐渐成为热门的经济树种之一,薄壳山核桃生产的规模化、基地化和集约化栽培已是刻不容缓的事业[2]。但薄壳山核桃树体高大,生长较缓慢,进入结果期迟,薄壳山核桃幼林地内空间大,薄壳山核桃二年生嫁接苗定植后,8~10年才进入盛产期,果农在薄壳山核桃幼龄林(树龄在2~10年)收益较低。
白茶,因茶叶经采摘后只经过杀青,不捻揉,叶背的白绒毛被完整地保留而得名,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白茶树栽种要求较高,需选择避风向阳、土层深厚的缓坡地段,并要求地下水位低、通气保肥性良好,以呈酸性的山地黄壤土为好。如果栽培管理不当,不仅白茶成活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同时茶叶口感不佳,性苦微寒[3]。单一种植茶树的茶园容易出现冻害及病虫害,适应性及速生性较差,林地利用率不高,单位面积产值低。
间作套种对于改善园区生态环境,提高茶叶质量和经济效益具有积极作用,该模式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土地产值,改善果林的生态结构[4]。间作必须选择能与茶树共生互惠、能扬茶树之长、避茶树之短的树种,因薄壳山核桃属于深根系高大落叶乔木,主干分枝部位较高,病虫害少,且适宜苏南丘陵地区种植并有一定经济效益的木本油料树种[5],与白茶间作将会对2种植物的生长起到一种优化及改良的作用。因此,制定科学的定植方案,保证薄壳山核桃树和茶树相互促进生长,提高林地利用效率和单位面积产值,是本领域的迫切需要。
2014年春季,在江苏金坛,根据地形、土壤等条件选择3.33 hm2优质白茶园茅山白茶,引进薄壳山核桃的优良品种肖肖尼、威斯顿,用五年生嫁接苗以4 m×6 m的密度植入茶园行间,每隔200 m种植1行二年生嫁接苗波尼作为授粉树。茶树的行距控制在1.5 m,以3行茶1行果树的模式进行栽植,建成薄壳山核桃和白茶复合种植园。经估算,套种薄壳山核桃的白茶提高了春茶的质量,使春茶1级茶增加11%,增产3万元/hm2。
苏南丘陵地区薄壳山核桃与白茶套种栽培,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行间空地增加效益,提高土地利用率、尽快收回投资的一个重要措施;还可以减少土壤流失,改善薄壳山核桃树根际环境和果园生态效益。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整地施基肥
选取土壤肥沃、向阳的的丘陵缓坡山地,山地的坡度控制在13~35°之间,对土地进行初次翻耕,同时撒上化肥,再进行1次浅翻耕。
2 挖定植沟
开沟施基肥,并形成沟宽为0.5~0.6 m的深沟和垄宽为1.5~1.8 m的高垄,深沟和高垄的高度差为0.5~0.8 m。薄壳山核桃幼苗移植到深沟内,茶树栽植在行间高垄内,一般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