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点线面一个也不能少——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方向及复习备考对策.doc

发布:2018-09-08约3.54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点线面一个也不能少——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方向及复习备考对策 李 强   2005年高考16套试卷的现代文阅读题,基本落实了“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的命题指导思想,也继续遵循了“稳定中求完善,完善中求发展,发展中求创新”的命题基本原则。试卷的命题方向仍然以能力、素养为先,以知识、基础为重。16套试卷都充分融合了传统和现代、文化和文学、科技和生活,体现了人文精神、人生观、价值观的完美统一。   有了这样基本的认识,我们才有可能对未来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命题方向有基本的推测,对复习备考对策有准确的把握。   关注阅读的“面”:阅读的基本“面”,一个也不能少。   所谓阅读的“面”,就是阅读的范围。阅读时要从内容上、形式上、时空上对阅读对象作更大、更广、更宽的确定。要避免阅读对象的单一化、单纯化,尤其要避免仅凭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阅读的对象。过窄的阅读范围会使自己的知识面显得狭窄,也会影响自己阅读能力的提升。   从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看,原来“四个面向”的选文倾向中又有了些许新的“倾向”:   面向生活。更“倾向”与学生的年龄、阅历、认识、情感、心理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比如:“计算机能思维吗?”,“阳台上的遗憾”等。    面向科技。更“倾向”贴近学生实际学识水平和现有认知能力,呈现明显的平实性和趣味性。选文基本上改变了以往几年那种枯燥、抽象,概念化、专业化的倾向。比如:“植物睡眠之谜”,“深海的发现”,“太阳风”,“嗅觉信号”等。   面向人文。更“倾向”评价、描述、介绍、说明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文章。比如:“戏剧与戏曲”,“民间剪纸”,“七音十二律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吗?”    选文面向名家。 各省市试卷基本继承了以往的做法, 16 套试卷几乎全部涉及了名家名作。比如:冰心的“一日的春光”,李健吾的“切梦刀”,卞毓方的“张家界”,严文井的“给匆忙走路的人”等。苏叔阳、周国平、冯骥才、韩少功、何为等一批名人都“卷”上有名。   所以,我们在复习备考时,一要读得“杂”:读文学、读美学、读历史、读天文、读地理,读一切可读之书,就如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每样都“品尝”一下;二要读得“泛”:读中国作品、读外国作品、读现代作品、读当代作品,就如观光旅游,每个地方都“游览”一番。   我们要重视各种文体的阅读:议论性的随笔、时评,抒情性的散文、游记,叙述性的小说、通讯,说明性的科普、介绍等等;同时也要重视具有时代气息、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接近的平易、平实、浅近的美文。   当辛勤耕耘换来“春色满园关不住”时,我们就能享受到“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惊喜。   关注阅读的“点”:阅读的知识“点”,一个也不能少。   所谓阅读的“点”,就是阅读的重点。阅读时要从“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等要点中确定阅读的“重点”,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考点”。由于文体不同,文章有着不同的阅读“对象”和阅读“亮点”,比如主旨、内容、结构、文风、语言、修辞、背景等等。但是,现代文阅读的“检测点”,常常是这篇文章中最重要的“点”。所以,阅读文章时,首先要准确、正确地把握文章的这些“点”,因为命题者正是抓住这些“点”来命题的。   其实在阅读时,只要紧紧抓住以下三点:读出主旨;读出结构;读出语言,我们就可以基本把握阅读“点”了。   例如:《诗经》首篇的“关雎”,第五、六句便是“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荇菜”是一种很平凡的水生植物,那样早就入了诗;《苤苢》中提到的“苤苢”,就是现在的车前子,古人认为它有治疗妇女不孕之症的功能,诗中那一群一边唱着欢快的歌,一边采集车前子的妇人,肯定不是奴隶,因为奴隶是没有时间与精力关心自己的生育之事的。一群贵妇人为“苤苢”而唱起颂歌,足见中国文化与草木的缘分之深。当中国的一位少女在河边苦等未婚夫,低吟着《匏有苦叶》,借“匏”以言情时,当中国的男女情侣正在“桑中”相约时,西方的“奥德赛”还在海上漂泊。   如果从“读出主旨”“读出结构”“读出语言”这三个“点”来阅读这段文字,那么,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阅读尝试:要点是什么——先说“早”,再说“深”,最后得出“当……漂泊”的观点;围绕要点分几个层次——以《关雎》为据,证明“早”,以《苤苢》为据,证明“深”;文中哪些语言值得品味或赏析——“当……漂泊”一句,它既是这个语段的观点,又是一句内涵丰富,含意深刻的语句。   一般说来,命题者对现代文阅读题的命题过程,就是把对文章的理解,用“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呈现出来。如果我们在平时的现代文阅读训练中,养成“读出主旨”“读出结构”“读出语言”的阅读习惯,对所有的阅读对象都作这样的阅读“训练”,那么,我们的阅读“点”与命题者的命题“点”就会有惊人的相似或吻合。这种“相似或吻合”是在坚持不懈的、有“目标”有“方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