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专业的实践教学方法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摄影专业的实践教学方法研究
中国的摄影专业教育历史短暂,教与学两方面一直都在摸索研究中。总结十多年的专业教学实践,感觉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社会应用存在着愈来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一是摄影的影像语言已经进入了极大丰富的时代,社会需求对人的主动性、创造性、社会适应性和竞争能力等诸多方面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的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具备较强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并能够更好地运用影像语言的专业人才。二是从事影像艺术教育的高等学校没有适时地改变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改变原有的教育体系构成,扩大和调整专业设置,拓宽专业覆盖面,没能从根本上对摄影专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方式、和实践方法进行调整,学生在课内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还没能及时的在社会实践中得以运用和提高,可以说学校还没有做到帮助学生掌握和选择适合他们未来发展的知识和手段。
几年来,大连医科大学影像艺术学院将摄影专业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研究,建立在实施分段学分制教育模式的基础之上,有计划、分步骤地对现行的摄影专业教学的实践教学方法实施改造,并已形成典型经验和可操作模式,有效地推动了教学改革向更高、更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的层次转化。在有目的的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探求一条适合摄影教育合理发展的路子,将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纳入到社会应用大的背景下考核。建立起了一个多结构、多层面的摄影教育实践教学方法的标准体系。
分段学分制教学体系构成
在摄影专业分段学分制实施过程中,以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强化专业学习的指向性为教学定位,以注重创造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培养为实践教学目标。在大学的一、二年级按照专业大类设置课程,以基础教学为主,实行学年制的教育管理,理论学习与验证性实践操作并重。三、四年级则以专业方向设置课程,以专业教学为主,学生可以在图片摄影、商业摄影、影视传媒与多媒体制作三个专业方向里自选个人喜欢的专业。学生在修得自选专业方向规定学分的同时,可选修其它两个专业方向的学分。教学过程是学生在理论指导下进行专业学习的综合性实践和设计性实践并附以大量的课程见习、课题创作。这样既达到了学生对所学专业深入学习、研究的目的,又能够通过其它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并最终成为专业指向性强,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宽厚型人才。
实践教学设计
艺术教育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特殊教育。因此,在我们实施的摄影专业分段学分制教育模式当中,是将实践教学体系建构在划分专业方向教育模式的基础之上。因为专业方向的设计依托于社会的需求,因此有必要也必须将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以检
2
验学校教育之优劣与成败。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克服了传统艺术教育方式中,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与社会应用严重脱节的问题。在有目的的强化实践教学的同时,促使学生专业学习的针对性及知识与实践结合把握能力的增强与提高。
清晰地界定教学培养目标,让学生了解整个教学体系的架构和实践要求与目的,合理地将“互动性、启发式”教学方式贯穿于专业教学活动中。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多给予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以利其探索、研究、讨论,提升他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引导学生怎样去理解影像,让他们自觉地运用自己的思维、自己的视觉、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实践中去整理看到的一切,从而提高他们对创作的视觉表述能力。同时,在课程实践过程中配以“课题”的教学研究和“命题”的创作过程,实行整体的共同作业与学生个人的独立作业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方法,使群体与个人得以均衡的发展。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思考,研究性教学是专业实践教学中需要关注的重要因素。研究性教学的实质,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法;改变学生被动完成作业的学习方式。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体验,学生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观点直接与客观世界接触。开始或正在构建自己个人的艺术观念,此时的课堂研究讨论,学生创作选题的答辩调整,确立了学生对待艺术与社会生活深思熟虑的态度。在研究的学习氛围中,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发展成为学生进入未来社会的协助者,最终奠定学生对未来的角色准备。
实践教学方法
验证性实践教学——学习知识的感悟、体会过程
验证性实践教学应用于大学一年级、二年级专业基础教学阶段。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课堂理论教学,对知识的内涵进行分析、归纳、总结。通过循序渐进的实践操作训练,验证已有知识的准确性与应用性。在实践方法上,任课教师制定课程的实践标准,注重实践过程的训练,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将基本理论的学习,融入到具体的操作训练之中,严格要求,因材施教,手把手地指导学生实践。通过分组操作训练,反复讲评、总结,在共性中寻找个性的差异和不足。
综合性实践教学——学习知识的解惑、提升过程
综合性实践教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