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年产10万吨苯乙烯合成.doc

发布:2016-11-25约1.58万字共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年产10万吨苯乙烯合成 一、摘要及关键词 二、概述 3 (一)苯乙烯的性质和用途 3 1·物理性质 3 2·化学性质 4 (二)苯乙烯的生产状况及分析 4 1·我国苯乙烯的生产状况 4 2·国外苯乙烯的生产状况 5 3·国际市场分析 6 4·国内市场分析 6 三、生产方案的确定 6 (一)主要生产方案 7 (二)苯乙烯的生产方案的选择 7 四、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的确定 10 (一)工艺流程的确定 10 (二)工艺流程简述 10 1. 乙苯脱氢 10 2. 苯乙烯的分离与精制 11 3. 关键设备 12 4. 工艺参数的确定 12 五、主要设备的物料衡算 14 (一)物料衡算 14 1·计算依据 14 2·物料衡算 15 六、参考文献 22 七、 致谢 23 一、摘要 长期以来,我国苯乙烯市场一直处于产不足需的状况中,即下游产品聚苯乙烯、ABS树脂、丁苯橡胶和不饱和树脂需求快速增长,但苯乙烯生产供应严重不足,是我国对外依存度最高的化工产品之一。 其中PS是苯乙烯最重要的消费领域,随着我国建材、家电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对PS、ABS树脂以及苯乙烯系列橡胶SBR、SBS等需求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07年我国对苯乙烯的总需求量将达到约460.0万吨,2010年将达到约580.0万吨,而届时生产能力将达到约600.0万吨/年,供需将基本达到平衡或略有缺口。 据统计,我国2000年苯乙烯进口量为115.75万吨,2003年进口量增加到266.06万吨,2004年达到最高峰288.90万吨,苯乙烯对外依存度在2003年和2004年分别高达73.85%和74.70%。2005年由于有多套新建装置投产,进口量首次出现下降,比 2004年同比下降2.66%,对外依存度下降到69.44%。2000~2005年进口量的年均增长率为19.43%。 进入2006年后,我国苯乙烯进口量继续减少,而且下降幅度越来越大,全年进口量为234.3万吨,比2005年同期下降16.7%,这表明我国苯乙烯供应格局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即从2005年开始中国自身的苯乙烯供应增长速度首次超过了需求的增长速度,进口出现下降,并维持了这一发展趋势。预计未来几年,随着我国一些大 型苯乙烯新扩建装置的陆续建成投产,进口量还会逐渐减少。 在进口的同时,我国苯乙烯也有少量出口,2006年出口量为5917吨。 我国进口的苯乙烯主要来源于韩国、美国、日本、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和新加坡等6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从上述6个国家的总进口量达到266.53万吨/年, 比2004年减少了3.77%,约占国内总进口量的94.78%。 苯乙烯是合成聚苯乙烯的主要材料,而聚苯乙烯的用途很广,如其中合成的聚苯乙烯泡沫板――又名泡沫板、EPS板是由含有挥发性液体发泡剂的可发性聚苯乙烯珠粒,经加热预发后在模具中加热成型的白色物体,其有微细闭孔的结构特点,主要用于建筑墙体,屋面保温,复合板保温,冷库、空调、车辆、船舶的保温隔热,地板采暖,装潢雕刻等用途非常广泛。 因此面对当今能源紧缺,高科技的新时代,新的能源是当代人们面对的最大挑战,同时面对我国的现状,合成苯乙烯是一个很急的事情,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苯乙烯 年产10万吨苯乙烯合成 二、概述 (一)苯乙烯的性质和用途 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苯乙烯树脂(P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树脂、丁苯橡胶和丁苯胶乳(SBR÷SBR胶乳)、离子交换树脂、不饱和聚酯以及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如SBS)等。此外,还可用于制药、染料、农药以及选矿等行业,用途十分广泛。 1·物理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油状液体。   熔点(℃): -30.6   沸点(℃): 146   相对密度(水=1): 0.91   相对蒸汽密度(空气=1): 3.6   饱和蒸气压(KPa): 1.33(30.8℃)   燃烧热( KJ): 4376.9   临界温度(℃): 369   临界压力(MPa): 3.81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3.2   闪点(℃): 34.4   引燃温度(℃): 490   爆炸上限%(V÷V): 6.1   爆炸下限%(V÷V): 1.1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2·化学性质 遇明火极易燃烧。受热、曝光或存在过氧化物催化剂时,极易聚合放热导致爆炸。与氯磺酸、发烟硫酸、浓硫酸反应剧烈,有爆炸危险。有毒,对人体皮肤、眼和呼吸系统有刺激性。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100ppm。苯乙烯在高温下容易裂解和燃烧,生成苯、甲苯、甲烷、乙烷、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