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复习资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起源(中国是发现原始人群最多的国家)
1. 原始社会(北京人的出现到禹时期结束)
① 元谋人,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距今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
境内发现的最早人类
② 北京人,北京周口店,能够制造工具,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过着群居的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③ 山顶洞人,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用骨针缝制衣服;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生活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④ 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种植水稻,住着干栏式房屋
⑤ 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种植粟(谷子)、白菜等,住着半地穴房屋,在陶器上刻上符号
⑥ 华夏族形成:黄帝(人文初祖)和炎帝是古来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华夏族
⑦ 禅让制:尧舜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禅让”,是原始社会中一种民主的制度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1. 夏、商、西周时期
① 禹建立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产生,同时也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②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③ 西周分封制:为巩固政权,周天子实行分封制(把土地和平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加强了统治,成为了一个强盛的国家
④ 青铜器: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出现了青铜器,商国是我国青铜文化灿烂时期。司母戊鼎(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和四羊方尊是青铜器的代表作,成都平原的三星堆文化举世闻名
2. 春秋战国时期(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① 春秋争霸:齐桓公(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晋文公、楚庄王先后成为中原霸主
②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韩、赵、魏三家分晋)
③ 春秋时期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春秋末年,已经使用牛耕,战国时期农耕进一步推广
④ 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筑都江堰,是世界上著名的防洪灌溉工程
⑤ 商鞅变法: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发动变法,使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秦国“国富兵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3. 中华文化
① 甲骨文: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② 医学:扁鹊总结出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③ 文学: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诗人,代表作《离骚》
④ 百家争鸣:a 春秋时期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言论被整理成《论语》 ;老子《道德经》;兵家孙武《孙子兵法》 b 战国时期 法家,主张改革,提倡法制(秦)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1. 秦朝
① 秦始皇(嬴政)灭掉六国后,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② 巩固统一:政治上,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在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规范文字,后推行更简单的隶属 思想上,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 军事上,修筑长城,修筑灵渠,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2. 西汉、东汉
① 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② 文景之治(汉初):西汉初期,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经济上铸造五铢钱
③ 汉武帝大一统: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育上创办太学
④ 两汉经济:长安城内有专门的商业区,叫做“市”
⑤ 与匈奴关系: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汉元帝,把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促进汉匈关系
⑥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成为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⑦ 建立西域护都意义:从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秦汉文化
① 造纸术:西汉时期出现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 天文:东汉张衡发明地动仪,是世界上公认最早的地动仪
③ 医学:东汉张仲景编写《伤寒杂病论》,后尊称他为“医圣”
④ 宗教: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传入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东汉兴起
⑤ 《史记》:司马迁写,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
⑥ 艺术: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和
1. 三国时期
① 赤壁之战,促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初步形成;官渡之战,奠定了统一北方基础
② 吴国船队曾到达夷州,加强了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2. 民族大融合
① 北魏:鲜卑族的一支建立北魏,定都平城
② 孝文帝改革:a 迁都至洛阳 b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c 官员及家属必须传递汉族服饰 d 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