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断句巧.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例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宣王既与亮对渭而陈亮设诱谲万方宣王果大忿将欲应之以重兵。 正确断句: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宣王既与亮对渭而陈/亮设诱谲万方/宣王果大忿/将欲应之以重兵。 读文段,通文意,标名词,定主宾 当机立“断” 【例2】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 读文段,通文意,依总分,定句读。 【答案】老而无妻曰鳏(分1)/老而无夫曰寡(分2)/老而无子曰独(分3)/幼而无父曰孤(分4)/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总)。 【例3】《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答案】“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例4】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读文段,通文意,抓虚词,找位置,明辨句读 正确断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完成《700分考案》P90“考例13--15”。 课后作业 高考文言文高分策略--- 文言断句技巧 清朝末年掌管朝廷大权的慈禧太后请一个书法家题扇。那位书法家写了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诗: “ 黄河远上白云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姜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慈禧听了,无言以对,只好赐银压惊。且看,标点的作用可谓大矣,大得救了一条人命。 间 有这样一个笑话:古时候,有一个赖汉,由于娶老婆心切,屡屡上当受骗。有一天又有人给他提亲,媒人写信告诉他要给他介绍一个姑娘,信中写道: “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这位聪明媒婆的骗术就是玩弄了一个标点符号的游戏,使赖汉哑吧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文言断句”考点在近五年高考呈上升态势 年份 试 卷 分值 2011 北京、浙江、山东、湖南、重庆 3-5分 2012 北京、广东、浙江、湖南、湖北、重庆、四川 3-5分 2013 北京、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重庆、四川卷 3-5分 2014 全国卷ⅠⅡ、北京、湖南、湖北、重庆、四川、广东卷 3-5分 2015 全国卷ⅠⅡ、湖南、山东、重庆、四川、广东卷 3-5分 【高考题型设计】 对文言文断句的考查近几年呈上升趋势,主要有两种考查方式: 一是客观题,就选文中的某个句子,提供四种句读,让考生判断正误; 二是主观题,从选文或另给的一段文字中挑出某个句子(未断开),要求考生断开。 断句考查的内容较单一,主要是对句意的理解,把握句子的语法结构,进行合理的断句。 【高考链接】 (北京卷)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③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④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⑤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答案】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③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 ④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⑤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2015年全国课标卷Ⅰ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