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细胞质和细胞器讲课.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细胞质和细胞器;细胞质结构示意图;细胞质组成;第一节 细胞质基质; 核糖体;
? 1953年—Robinson&Brown植物细胞电镜观察
1955年—“Palade颗粒”
1958年—Roberts核糖体或核蛋白体(ribosome),
? 功能:核糖体 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工作台”。
? 大小及数量:核糖体呈颗粒状,大小不等,平均直径约在25nm左右。存在数量与细胞蛋白质合成功能有关。
? 分布特点:核糖体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细胞中,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所具有的主要共同结构特征之一。
;核糖体的形态结构;核糖体功能分区;二、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2.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蛋白质的合成过程示意图;★三、核糖体的类型与理化特性;所有来源的核糖体,均主要由蛋白质和rRNA两种物质组成;;特征;第三节 内膜系统;一、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 (二)内质网的形态结构与类型;(三)内质网的功能;(三)内质网的功能;★两种类型内质网结构和功能上的区别;★(四)新合成肽链穿越内质网的转移机制;1、信号识别颗粒
结合信号肽
2、核糖体
锚于内质网
3、新合成的多肽链
进入内质网腔
4、信号肽被切除
5、肽链合成完成;二、高尔基复合体(Golgi complex);★(二)高尔基复合体的形态结构;★(三)高尔基复合体的功能;★(三)高尔基复合体的功能;3.蛋白质的水解;★(三)高尔基复合体的功能;4.蛋白质的分选与胞内膜泡运输;三、溶酶体(Lysosome);★(二)溶酶体的类型;★(二)溶酶体的类型;;★ (四)溶酶体的功能;四、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五、核膜(nuclear membrane);六、内膜系统与细胞内的房室化;七、内膜系统与膜流;第四节 线粒体;●线粒体的形态结构
●线粒体的化学组成及酶的定位
●线粒体的功能
●线粒体的遗传体系
●线粒体的生物发生
;1.线粒体的生理形态、数量及分布;;★2.线粒体的亚微结构;★外膜(outer membrane);;★基粒(elementary particle);内外膜转位接触点(translocation contact site);二. 线粒体的化学组成;三. 线粒体的功能;2. 细胞能量转换分子:;(二)参与细胞凋亡;四. 线粒体的遗传体系;★线粒体的半自主性;;2、多肽链穿越线粒体膜;五. 线粒体的生物发生;(二???线粒体的起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