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压力及土地利用模式变化.pdf

发布:2018-03-29约2.99万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30 卷 第 8 期 农 业 工 程 学 报 Vol.30 No.8 210 2014 年 4 月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pr. 2014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压力及土地利用模式变化 郝仕龙,李春静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郑州 450045 ) 摘 要:当前人类社会发展给土地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建立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是缓解土地压力实现区域可 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该文以上黄试区为例,针对试区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用地需求,从粮食生产、 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三方面构建了土地压力指数定量评价方法,根据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及社会经济调查数据,分 析了上黄试区不同时期土地压力指数和土地利用模式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982 年,上黄试区土地压力指数达到 0.738,为重度压力等级,1982-2000 年,土地压力大大缓解,2000 年土地压力指数降至 0.247,为轻度压力等级, 2001 -2010 年,土地压力指数继续下降,达到 0.164 。在整个研究期间,土地利用模式与土地压力相互作用,不 同时期其作用的表现形式存在着明显差异。治理前,由于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土地资源面临巨大的压力,土地 利用模式粗放,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土地压力与土地利用模式变化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人口增长与生产力发展水 平极不平衡,资源环境的利用与保护出现了严重的失调,人地矛盾突出;1982-2010 年,虽然人口有一定的增长, 土地资源面临更大的压力形势,但在科技因素和政策因素的引导和干预条件下,农业生产力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 升,土地利用模式从粗放向集约转变,实现了粮食增产、经济增收,生态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土地资源可 持续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从土地压力和土地利用模式相互演变的关系来看,人口增长是土地压力的主要来源,而 土地生产力水平是缓解土地压力的关键。 关键词:土地利用;经济;生态;模式;土地压力;黄土丘陵沟壑区 doi :10.3969/j.issn.1002-6819.2014.08.025 中图分类号:F30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819 2014 -08-0210-08 郝仕龙,李春静.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压力及土地利用模式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 8 :210-217. Hao Shilong, Li Chunjing. Changes of land pressure and land use mode in Loess hilly gully region[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 2014, 30 8 : 210 -217.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护压力不同,土地利用在不同的区域自然会呈现不 0 引 言 同的状态,产生不同的效应,并随着土地压力的变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化而变化。黄土丘陵沟壑区既是全国生态环境破坏 近年来,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人类活动正以 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又是全国著名的贫困区。在人 空前的速度、幅度和空间规模改变土地覆被状况, 口不断增长条件下,为了谋求生存及发展机会,人 并由此给陆地环境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1-3],土地 们最大限制地追求土地资源的经济产出价值,却忽 资源压力突显。土地资源压力来源于人类社会自身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