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装运、堆放、吊装安全技术交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装运、堆放、吊装安全技术交底
工程名称 XXXXXXX 分部分项工程 主体,预制构件吊装 施工单位 XXXXX项目部 施工部位 主体一、二、三层 交底内容:
一、一般安全要求
1、施工人员应熟知本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作业技能,作业前进行安全交底教育,不适应高空作业的病症,不能从事高空作业的人员禁止进场作业,施工人员必须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佩戴合格的安全帽,系好下额带锁好带扣。登高(2m以上)作业时必须系挂合格的安全带,系挂牢固高挂低用。禁止穿拖鞋或塑料底鞋高空作业,严禁酒后作业;
2.电气焊作业,要持有操作证、用火证并清理周围易燃易爆物品,氧气、乙炔两瓶间距工作点距离应符合规范,焊机双线应到位,配备合格有效的消防器材,设专人看火。焊机拆装由专业电工完成,禁止操作与自己无关的机械设备;
3、特种工种必须持证上岗;非专职人员不得从事电工作业,临时用电线路架空(埋地)敷设,并做好绝缘措施,严防刮、砸、碰线缆;
4、吊索具在使用前必须检查,不符合安全要求禁止使用;严格执行“十不吊”进行作业。
5、吊装作业由专职信号工指挥,超高吊装要有清晰可视的旗语或笛声及对讲机指挥,在视线盲区要设两人指挥起重作业;
6、起重工作前进行试吊,试吊时选择不利角度进行,观察拔杆(钢塔)的刚度有无发生过大弯曲、倾斜和扭转现象。吊起离地20-30cm时,应稍停而作四周检查,如无发现异常,确定安全后方可起吊,并严禁起重机超负荷作业。
7、构件起吊时,构件上严禁站人或放零散未装容器的构件;
8、在构件下方和起重大臂扭转区内,不得有人员停留走动,更不得在吊起来的重物下面进行作业,严禁起重机吊运人员;
9、在构件就位时应拉住缆绳(或其他辅助工具),协助就位,不得直接使用手进行就位,此时人员应站在构件两侧;
10、构件就位后,检查确认安装完成后方可进行摘勾,防止构件高空坠落及意外,必须在就位后立刻进行连接加固;
11、建筑物外围必须设置安全网或防护栏杆,操作人应避开物件吊运路线和物件悬空时的垂直下方,并小得用手抓住运行中的起重绳索和滑车。
12、起重所用的材料、工具(如主拔杆、风缆、地锚、滑车、吊钩、钢丝绳、卷扬机和卡具等)应经常检查、保养和加油,发现不正常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所选用的受力机械、工具、材料均应按起重量通过计算确定,起重机吊钩和卡环最大起重量均应满足规范要求。
钢丝绳采用编结固接时,编结部分的长度不得小于钢丝绳直径的20倍,并不得少于300mm,其编结部分应捆扎细钢丝。采用绳卡固接时,数量不得少于3个(表2)。绳卡滑鞍(夹板)应在钢丝绳工作时受力的一侧。不得正反交错。绳卡固定后.待钢丝绳受力后再度紧固,并应拧紧到使两绳直径高度压扁1/3左右。作业中必须经常检查。
起吊较重、太长的物体,除绳索钩紧吊环外,还应加跨过底部安全绳索一道以作保险;并应平稳缓慢上升,两端用拉缆拉稳。
凡起吊物体构件左右两侧有临时支撑固定者(如屋架、吊车粱等),必须在吊钩钩紧,吊索张紧后,
方准除掉临时支撑。
16、夜间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遇恶劣天气及5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高处起重作业。
二、构件的装卸、运输和堆放的安全要求
1、起运物件,首先分清底面,按规定吊点起吊,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件的面如互相不能平贴接触者,不许捆成一束起吊。
2、卸下构件应轻轻放落,垫平垫稳,方可除钩。
3、构件装车时,不论平放、侧放、竖放,相邻构件间应接触紧密或楔稳,防止由于行车颠荡导致倾侧倒塌。多层堆叠,每层垫枋应在同一直线上,最大偏差不应超过垫枋横截面宽度的一半。构件支承点按结构要求“不起反作用为准。构件悬臂(即由垫枋起至构件端部的一段),一般不应太于50cm。
4、构件长度超出车厢长度50cm以上者必须使用超长架,小型零星构件不应乱堆,应叠垛整齐。周围垫稳。
5、叠堆高度以不压坏最下一层为准,尤其注意较薄构件。巨大或异形构件应采用特制工具载运。
6、凡运载构件不应高出车厢围栏,而且应用绳索绑牢,更不许将构件一端搁置在驾驶室的顶面。
7、汽车载运构件行走在崎岖不平、拐弯转角或过桥下坡的路段,应放慢行车速度,不得急开急刹。
8、各种构件应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分区堆放,各区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堆放地点的土质要坚实,不得堆放在松土和坑洼不平的地方,防止下沉或局部下沉,引起倾侧甚至构件破裂。
9、堆放单个屋架时,两边要用木枋支撑,堆放数个屋架时,除第一个用两边支撑外,其余各个应用术枋将各个作水平联系。
10、堆放单件薄腹或吊车粱时,每侧用不少于2根斜杆支牢。
11、外墙壁板、内隔墙板应放置在金属插放架内,下端垫长木枋,两侧用木楔楔紧。手放架的高度应为构件高度的2/3以上,上面要搭设30cm宽的走道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