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3抗性害虫的成因及防治论文.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H3抗性害虫的成因及防治
PH3在我国广泛应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储粮害虫对其普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从我库这几年来的防治工作实践中发现,扁谷盗、螨类已有较强的对PH3抗药性,很难一次性全部杀灭。有时在熏蒸期间,PH3浓度保持在200PPM以上,害虫依然大量繁殖。为此,我们在分析PH3抗性害虫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探讨PH3抗性害虫的防治方法。
一、PH3抗性害虫的抗性成因
1、环境因素
①仓房气密性差:采用PH3熏蒸,杀虫效果的好坏取决于仓房的气密性,仓房气密性差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仓房条件差,屋顶、墙体裂缝,维修不及时;二是密闭薄膜破漏,槽管松动漏气;三是门窗密封不严;四是环流系统连接不牢固。这些都会造成仓内PH3气体渗漏,难以长时间维持有效杀虫浓度,不能彻底杀灭害虫,从而导致抗性产生和发展。
②库区环境:库区内有加工厂,铁路专用线,仓库容量大,粮食轮换、中转量大,常年有粮食进出库,为储粮害虫的产生繁殖创造有利条件,粮食轮换出入库时间长,高温季节粮食满仓杀虫时,害虫已大量繁殖,抗性害虫在不同仓房之间不断传播和感染,造成扩散和发展。
2、人为因素
①施药方法不当,药剂使用单一化
在熏蒸过程中,长期单一使用PH3,用药量不当,时机选择不佳,片面追求高剂量或低剂量。剂量过高,造成害虫保护性昏迷和麻痹;药量过低,达不到害虫致死浓度。药剂的作用效果随虫种、虫期、剂量、环境因素等不同而有所差别,忽视任何因素或片面强调某一因素,都会造成熏蒸失败。
②重复多次熏蒸
在粮食保管期间,熏蒸后发现仓内仍有活虫,又进行二次或多次熏蒸;平时为了应付检查,为达到和保持“四无”标准,突击重复多次熏蒸也很常见,这样造成害虫对药剂的适应性增强而产生抗性。
③熏蒸时,忽视粮堆有关因素的影响
粮食内虫情、粮堆温湿度、杂质分布区域、害虫发生部位、粮食质量、仓房气密性、仓内PH3浓度分布等因素,都会影响熏蒸杀虫效果。
3、害虫生理特性方面的原因
①保护性昏迷:有些害虫接触到高浓度PH3气体时,会自动关闭体壁上的气门,停止呼吸,阻止PH3气体进入体内。
②抗性遗传:由于害虫抗性个体之间或抗性个体与敏感品系杂交繁殖,使子代产生抗体,这样一代代遗传下去,导致抗性群体产生。
二、抗性害虫防治
1、改善储粮环境
①加强储粮仓房维修和改造,增强其气密性,经常对仓房气密性进行监测。
②加强粮食进出库管理,粮食轮换,中转进出库,应做到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粮食入库前实行空仓杀虫清洁处理制度,严把入库粮食质量关,对高水份粮,虫粮要进行处理,对杂质较多的粮食清理除杂质后方可入库,尽量缩短粮食进出库时间,做到满一仓、封一仓、处理一仓,加强防护措施,切断抗性虫源的传播和感染。
2、合理运用熏蒸技术
①环流熏蒸
近几年来,粮食熏蒸技术发展很快,尤其是ALP动态潮解法环流熏蒸技术,在新建粮库中已普遍应用,对防治抗性害虫取得较好效果。熏蒸时将ALP全部投放在地槽风道中,在环流风机的作用下将产生的PH3气体压入粮堆内,并使其在粮堆内迅速分布均匀,达到害虫的致死浓度,仓房的气密性和密闭时间是保证环流熏蒸效果的关键,特别是强抗性害虫,PH3浓度300ppm应保持28天以上。
②混合熏蒸
抗性害虫的产生与发展,与长期单一、重复使用PH3有很大关系,两种以上药剂的混合使用,可大大提高杀虫效果,如PH3和CO2混合熏蒸,PH3和DDVP混合熏蒸,PH3和CH3Br混合熏蒸以及PH3和CCL3NO2混合熏蒸等。
③常规熏蒸
根据环境温湿度条件,合理选择适当的剂量和时机,在施药方法上尽可能根据气流熏蒸的原理,选择施药方式,正粮温差应从粮堆下部施药,负粮温差应从粮堆上层施药,施药点应以粮堆气流为始点,使毒气以气流为载体,向粮堆内均匀扩散。
3、正确评价熏蒸效果
对于熏蒸效果的评价标准,应将以害虫控制在不造成经济损失为标准。在害虫死亡率的不应局限于成虫、幼虫的死亡率,应重视不同虫期的死亡率。
4、以防为主,综合防治
近几年来,由于粮食推陈储新的加快,进出粮频繁,极易造成害虫的交叉感染。因此,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消除害虫的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是一项极其重要工作。在害虫易发季节,对库区空仓进行消毒杀虫,破坏害虫赖以生存的环境,达到防有目的,治有效果。运用各种防治技术,合理使用化学药剂,有效控制抗性害虫的产生和发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