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及对中国乡镇企业的启示.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8 年第 5 期
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及对中国乡镇企业的启示
王启业
(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 山西
太原
030031)
摘
要 : 人力资源管理 , 在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舍弃表象因素 , 对“黑箱”进行解
构 , 揭示不同管理模式的最终决定因素 , 找出内在的因果关系规律 , 是目前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深化研究的突破点。本文通
过对美日人力资源管理在配置方式、管理手段、使用原则、激励措施等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 来探索我国乡镇企业人力
资源管理方面的新特点。
关键词 : 人力资源管理 ; 模式比较 ; 启示
中图分类号 : F272.9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4 - 292X( 2008) 05 - 0046 - 03
一、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比较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 , 可以通过配置的方式、管理的
手段、使用的原则、激励的措施等四个方面 , 进行概括和描
述。
1. 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
工在各自岗位上工作 , 不得随便交叉。这种手段的好处在于 ,
工作内容简化 , 易胜任 , 即使出现 人 员 “ 空 穴 ”, 也 能 很 快 填
充 , 而且简化的工作内容也易形成明确的规章和制度 , 摆脱经
验型管理的限制 ; 缺点是员工自我协调和应变能力下降 , 不利
于通才的培养形成。
这里谈到的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
( 3)
人力资源使用上 , 采取多口进入和快速提拔。美国企
形成的 , 至今仍是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显著特征 , 它也是
资本主义大规模生产的典范。
业重能力 , 不重资历 , 对外具有亲和性和非歧视性。员工进人
企业后 , 拥有管理学硕士学位的人可以直接进入管理阶层 , 受
( 1)
人力资源配置上 , 主要依赖外部劳动力市场。美国企
教育多的人起点也高。企业的中高层领导 , 可以从内部提拔 ,
业具有组织上的开放性 , 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
础作用。作为需求方的企业 , 几乎任何时候所需任何人才 , 都
可在劳动力市场上 , 通过规范的程序招聘 , 或通过有目标的市
场竞争 , 从其他 企业“移植”; 企业过 剩 的 人 员 , 流 向 劳 动 力
市场。作为供给方的劳动者 , 会根据自身条件选择职业 , 即使
从业后对自己潜能有了新的认识 , 或有了更理想的工作 , 也会
从容迁移。企业和劳动者之间是简单的短期供求关系 , 没有过
也可以选用别的企业中卓有建树者 , 一视同仁。员工如果有能
力 , 有良好的工作绩效 , 就可能很快得到提升和重用 , 公平竞
争 , 不必熬年头 , 不论资排辈。这种用人原则的好处在于 , 拓
宽了人才选择面 , 增加了对外部人员的吸引力 , 强化了竞争机
制 , 创造了能人脱颖而出的机会 ; 缺点是减少了内部员工晋升
的期望 , 削弱了工作积极性。由于忽视员工的服务年限和资
历 , 导致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不强。
多的权利和义务约束。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 , 通过双向的选择
( 4)
人力资源激励上 , 以物质刺激为主。美国企业多使用
流动 , 实现全社会范围内的个人 / 岗位最优化匹配 ; 缺点是企
业员工的稳定性差 , 不利于特殊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日本
企业的职工 , 有70% 在本企业工作时间超过 10年 , 而相应的数
字 , 美国则是37% 。
外部激励 , 少使用内部激励。他们认为 , 员工工作的动机就是
为了获取物质报酬。这种措施的好处在于 , 企业景气的时候不
用考虑对员工有额外的支付 , 减少了发展成本 ; 缺点是如遇经
济不景气 , 企业无法说服员工通过减少工资、降低成本来帮助
( 2)
人力资源管理上 , 实现高度专业化和制度化。美国企
企业渡过难关 , 只能通过解雇员工清除剩余的生产能力 , 导致
业管理的基础是契约、理性 , 重视刚性制度安排 , 组织结构上
具有明确的指令链和等级层次 , 分工明确 , 责任清楚 , 讲求用
规范加以控制 , 对日常问题处理的程序和政策都有明文规定。
大 多 数 企 业 都 有 对 其 工 作 岗 位 所 设 的 《工 作 岗 位 要 求 规 范》,
员工对企业缺乏信任 , 形成对抗性的劳资关系。
2. 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
二战后 , 日本经济的恢复和高速发展时期形成的日本模式
与美国相比 , 是资本主义灵活大规模生产的典范。
详细描述每个岗位对人员素质 , 包括知识、技艺、能力和其他
( 1)
人力资源配置上 , 主要依靠内部培训。日本企业具有
方面的具体要求。企业分工精细、严密 , 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