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建设条件和厂址选择分析与评估.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6章 生产建设条件和厂址选择分析与评估 6.1 生产建设条件的分析与评估 6.1.1 资源条件分析与评估 1.资源条件分析评估的原则 2.资源条件分析评估的主要内容 第一,明确项目所需资源性质和种类; 第二,分析所需资源的供应数量; 第三,质量及服务年限; 第四,对于农产品资源,应该分析农产品 发展趋势及国际农产品市场的行情变动; 第五,对于稀缺资源,还需分析开辟新资 源的可能前景及其替代资源的途径; 除此之外,还要密切注意科技进步对资源 的发现和利用的影响。 6.1.2 燃料、动力供应条件分析与评估 6.1.3 原材料供应条件分析与评估 6.1.4 交通运输和通讯条件分析与评估 6.1.5 外部协作配套条件和同步建设分析与评估 6.2 厂址选择 6.2.1 厂址区域的选择 1.厂址选择的涵义 2.建厂地区条件分析 6.2.2 厂址选择 方案比选法 (1)追加投资回收期 (2)年生产成本费用 首先,列出对比方案所需要考虑的共同对比指标,按其对方案确定的重要影响程度给以一定的比重; 然后,对各方案确定的评比指标,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给出评分值,并列入指标评价对比表; 最后,分别计算出每个指标的评价分值,即每个指标的评分值与其对应的指标比重的乘积,求得每个方案评价的总分值,取其总分最高的为最佳厂址方案。 重心法示意图 例:某项目原材料运量及里程资料如下表所示,求最佳的厂址位置 例2:某拟建项目预计建成投产后年消耗原材料200万吨、煤30万吨、水2000万吨,产品销售总量150万吨,初步估计以上四种原料和产品的单位运输费用分别为0.02元,0.03元,0.001元和0.15元(单位:吨公里)。经测算各原料产地及销售地点的地理位置坐标等资料如下表: 原材料、产品单位运输费用及里程表 解:设厂址坐标为(X0,Y0),按照重心法有: 计算结果表明:在距中心城市X方向的605公里及Y方向238公里处建厂比较合适。 6.3 环境保护条件分析与评估 6.3.1 环境影响的界定 1.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的概念 2.环境保护的评价内容 6.3.3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目的 2.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厂址方案比选的方法一般采用: 方案比选法、 评分优选法、 最小运输费用法、 线性规划法 重心法 5 1050 1400 C 5 1150 1100 B 5 1200 1000 A 投资回收期(年) 年经营费用(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额(万元) 方案 在多个厂址方案中,投资回收期内建设资金和经营 费用最低的方案,即为最优厂址方案。 例如:某项目有三个可供选择的方案,经调查预测,各方面的有关资料如下表: 评分优选法 最小运输费用法 是把生产运输因素作为厂址选择的重要基点。对生产所需原材料的运输和产品销售市场的运输条件进行分析论证,寻找运输距离最短和运输费用最低的厂址方案。 适用条件:项目几个选址方案中的其他因素基本相同,只有运输费用不同。 环境保护是指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等多方面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扩大有用自然资源的再生产,保障人类社会的发展。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所引起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在项目评估报告中,应对项目的环境保护作专门分析。 环境保护分析与评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资源开发可能 ↑引起的生态变化; ↑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控制污染和生态变化的初步方案; ↑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或环境影响分析; ↑存在问题与建议。 * 6.1 生产建设条件的分析与评估 6.2 厂址选择 6.3 环境保护条件分析与评估 生产建设条件和厂址选择分析与评估 6.1.1 资源条件分析与评估 6.1.2 燃料、动力供应条件分析与评估 6.1.3 原材料供应条件分析与评估 6.1.4 交通运输和通讯条件分析与评估 6.1.5 外部协作配套条件和同步建设分析与评估 资源是指项目需要的自然资源,如矿藏、农林、生物、土地及水资源等。 资源分析与评估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环境保护原则、综合利用原则、经济开发原则、持续发展原则和最佳利用原则等。 资源分析与评估应遵循的原则, 主要有环境保护原则、综合利用 原则、经济开发原则、持续发展 原则和最佳利用原则等。 第一,分析和评价项目所需燃料的 需求量能否得到满足; 第二,分析和评价供水条件; 第三,分析和评价供电条件; 第四,分析和评价其他动力供应条件。 项目在建成投产后生产经营过程 中所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