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优秀教学论文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初中地理优秀教学论文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 初中地理优秀教学论文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 蔡莉 赵萌 长春市第四十五中学 【论文摘要】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议题。本文是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实施的信息技术课程与地理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信息技术课程与地理学科之间的整合应该是将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采用任务驱动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协作交流学习等策略,以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作为载体,从而达到学习信息技术和培养综合能力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创新性、学生的主体性,突出了课堂的趣味性,同时涉及了广泛的知识领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应该是发展的一种理念。 【关 键 词】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教学模式;信息素养;地理素质和技能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迅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思维,也对传统教育体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教育改革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议题。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新课程中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教师在实施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关键的问题是能否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为特点的教学模式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而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本文是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实施的信息技术课程与地理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 一、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它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即学习是一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教学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顺序;建构主义围绕学习目标进行:创建情境-协作学习-独立思考-讨论验证-意义建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正是一种能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全新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是一种基于多媒体和Internet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教学设计,网络环境则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也为学生的互动协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场所。 课程整合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它的学科交叉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它承认事物联系的整体性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具有这样一些基本要求: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 目前国内对课程整合比较主流的理解是“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这种观点将课程整合的重点放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上,它突出的是计算机作为工具,去辅助各学科的教学。何克抗教授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等同于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1]。我们认为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应该是将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采用任务驱动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协作交流学习等策略,以各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作为载体,从而达到学习信息技术和培养综合能力的目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结果应该是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也就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综合学习[2]。 初中地理优秀教学论文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 蔡莉 赵萌 长春市第四十五中学 【论文摘要】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议题。本文是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实施的信息技术课程与地理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信息技术课程与地理学科之间的整合应该是将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采用任务驱动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协作交流学习等策略,以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作为载体,从而达到学习信息技术和培养综合能力的目的。这种教学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