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学 绪论..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前儿童卫生学
绪论
学前儿童卫生学要研究保护和增进儿童健康的一门科学。
研究对象是学前儿童。
研究内容和目的是:研究学前儿童人生理解剖特点,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儿童的生长发育与教育活动、教育方法、生活环境的相互关系,制订出相应的措施,提高符合该年龄儿童的卫生要求,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前卫生学的学科特点:涉及的知识领域较广,包括解剖学、生理学、儿科学、营养学、心理健康、环境卫生学、遗传学等诸多领域和学科,所包含的各学科的内容都与学前儿童的健康有紧密的关系,体现了该学科的综合性、多元性、应用性的特点。
让学习者系统地掌握学前卫生学的知识、技能、在教学实践中,把所学的知识用于学前儿童的健康领域和健康主题的课题设计、培养学前儿童对健康知识的认知、形成良好的态度、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把所学的知识和相关技能、技术运用于幼儿园实践。
调查法:针对个体或集体儿童卫生状况的调查。常用方法有追踪调查和横向调查。
实验法:根据理论假设,在控制影响因素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实施目的性实验干预,了解干预效果。卫生学常用生理、生化实验来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功能指标。教育实验法通过控制条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对研究对象的自然发生现象和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日记法、轶事记录法、清单法常用)
行动研究法:对教育实践问题提出方案,修改方案,解决问题的方法。
案例分析法:发现问题,揭示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衡量健康的一些具体标志:精力充沛,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处事乐观、态度积极;善于休息,睡眠好;应变能力强;能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体重适当,身材匀称;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牙齿清洁,无龋齿;头发又光泽;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自我实现的人
1能准确地知觉现实
2悦纳自己、他人和周围世界
3能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思想
4超越以自我为中心,而以问题为中心
5具有超然独立的性格
6对于自然条件和文化环境的自主性
7对平凡的事物不觉太麻烦,对日常生活永感新鲜
8具有高峰经验
9爱人类并具有帮助人类的真诚愿望
10有至深的知交,有亲密,温暖的家人
11有民主的性格,能尊重他人的人格
12道德标准明确,能区分手段与木的,绝不为达到木的而不择手段
13具有哲理的,善意的幽默感
14具有旺盛的创造力,不墨守成规
15对现代文化更具批判精神
健康在特性
整体性
动态性
客观性
主观性
可调节性:自愈能力和通过努力可以改变
健康教育就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促使人们牢固地树立健康意识,了解和掌握形成良好生活方式和行为所必需的知识技能,从而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达到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健康教育的目标:
1、促进儿童身心发展,增强体质
2、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3、形成自我服务的能力
4、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和锻炼习惯
健康教育的内容:
1、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
2、各种良好习惯
3、自理能力
4、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防御能力
5、抗病能力
第一章 新生儿保健
第一节 新生儿的降生
1,生存方式的巨变 :宣告胎内寄生生活的结束。新生儿要靠自己吸吮乳汁来维持生存。第一次呼吸,第一次排尿、第一次排便.
2,生活环境的巨变 : 胎儿生活在37℃恒温的子宫内。降生后,环境温度不仅低而且冷热多变.新生儿期是人生重大的转折时期。新生儿期保健,重要的是帮助娇嫩的小生命度过“营养关”、“温度关”和“感染关”。
第三节 新生儿的护理
1、注意保暖,防止过热
2、选择合适的衣物
3、清洁护理
4、预防感染
5. 抚触是护理中的重要内容, “婴儿抚触” 是用双手对婴儿进行有顺序、有手法技巧的抚触,来达到保健的目的。
6.喂养是新生儿时期的重要护理内容,我们倡导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的优越性
1、出生头4—6个月,母乳是最好的食物和饮料
2、母乳喂养可使婴儿少得病
3、母乳的成分更有利于脑的发育
4、母乳喂养可给予婴儿更多的母爱
5、哺婴,对母亲也有益
新生儿的“七”大本领
1、视觉:觉醒时能注视物体,追随物体移动方向,对鲜艳的物体(红色)感兴趣,遇强光会闭眼。
2、刚出生时,耳朵的鼓室没有空气并有羊水潴留,故听力差,出生3—7天后,听力发育得很好了,在他耳边轻声呼唤,他会转向发声的方向,声音太大会哭。
3、味觉、嗅觉:二者发育较完善,对甜味欣然接受,对苦味抗拒;对母乳香味较敏感,寻找乳头,能区分自己的母亲和别人母亲的不同气味。
4、触觉很灵敏,尤其是眼、口周、手掌、足底,触之有反应,眨眼、张嘴或缩回手足。
5、运动:多属无意识和不协调运动
6、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