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原始社会.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工 艺 美 术 史 课程的讲解主要按照中国古代的历史朝代顺序来安排章节。依次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秦汉、魏晋、隋唐、宋辽金元、明清、近现代. 绪 论 1 什么是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具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双重属性 2 工艺美术的分类及形态范畴 3 工艺美术的起源及发展 唐三彩 4 中国工艺美术的基本风貌及审美特征 玉琮 其他彩陶纹饰 (2)良渚文化玉器 良诸文化玉器数量很多,技艺之精湛,令人赞叹不已。 良渚玉器以琮、璧、钺最多,造型宏大雄浑,风格严谨规范,纹饰以神秘莫测的神人兽面引人入胜,阴线雕刻和浮雕完美组合,成为当时南方玉雕的最高水平代表。 其次有佩、珠、管、环等佩饰,玉冠饰及蝉、鸟等动物形玉器。 良渚文化(公元前3300-前2000年)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因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 良渚文化 玉琮 玉琮是良渚文化中最具特征的玉器 ,它不仅有祭地礼器功能,同时又具有殓葬用途,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玉琮形制内圆外方,代表天圆地方,立面分为若干节。其表面常有浮雕和阴刻线饰成的神人兽面纹,表现出原始的图腾崇拜 神人兽面纹 玉璧也是良渚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玉器,古文记载“以苍璧礼天”,表明其具有礼器用途。 玉璧的型制呈扁平圆形,中间有孔。 良渚玉璧的特征:一是玉璧形体大而厚实;其二玉质多不纯净,有色彩;再者玉璧多为素面无纹。 良渚文化 玉璧 钺是军事首领的象征物,是标志身份的重要礼器。 良渚文化中出土的玉钺也有特色,呈扁宽近方形,一端有两面对磨的弧形刃,近肩外中间有穿孔。 有的玉钺光洁无纹,有的在刃部上角两边有以浅浮雕和阴线刻的神人兽面纹,下角有鸟纹,纹饰酷似玉琮上的纹饰。 玉钺 良渚文化玉管珠 良渚文化玉项饰 良渚文化玉镯 良渚文化 玉鸟 良渚文化玉器装饰手法:工艺考究,雕琢精细,打磨圆滑,以人面纹、兽面纹、鸟纹最为常见,具较强的艺术性。 2、原始玉器的类别 原始玉器,依其功能主要可分为玉礼器和装饰玉两大类: 礼玉,如琮、壁、圭、钺等,表现为规矩、对称、稳定的造型 饰玉,如镯、环、璜、玦、佩、串饰等,有的素面无纹,有的是有装饰趣味的图案雕饰。 璜—佩饰 玉玦—耳饰 二、骨器(包括牙器、角器) 骨器是原始人类最早使用的器具类型之一。骨器与石器应该是同时被使用的,骨器的钻磨和琢刻离不开石器工具的改进。 1、山顶洞人骨器 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以北京山顶洞人遗址发现的骨器较多,也较典型.有穿孔的石珠、兽牙、海蚶壳、鱼眼上骨和刻沟的骨管,它们被认为是人类最早的装饰品。 最值得注意的是表面光亮且刻有纹饰的鹿角短棒和磨制得很精致的一端有孔、一端尖的骨针。 骨管-山顶洞遗址 兽牙-山顶洞遗址 骨针-山顶洞遗址 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骨器的制作更加精致。在距今7千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中出土了几千件文物,其中骨制品最多,而且式样新颖,加工精巧。河姆渡骨器体现了实用与审美的统一,其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器具的形制和纹饰上 河姆渡-骨笛 河姆渡-骨梭形器 2、河姆渡文化骨器 2、彩陶的主要文化类型 彩陶工艺,以仰韶文化为代表,主要有半坡型、庙底沟型、马家窑型三个类型,分别代表了仰韶文化的早、中、晚期。 仰韶文化距今约6000年,是1921年首先在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发现的。该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上游地区,这一系统的文化层在甘肃、青海、陕西、河北、宁夏等地均有发现。出土器物中,包括玉器、骨器、石器和彩陶,尤以彩陶最为突出,因此,仰韶文化一般也称为彩陶文化。 (1)仰韶文化半坡型 半坡型彩陶,由于首次发现于陕西西安市半坡村而得名。 器型:圆底或平地的盆、钵、大腹壶、尖底瓶为典型器物 风格:较单纯、朴实、厚重。 纹饰:单纯且多用黑色绘成。主要有 ①几何纹,常用直线、波线、折线等基本线条,多组成三角形、菱形纹、斜线纹等,具有纯朴、稚拙的情趣。 ②动物纹,有以鱼、蛙、鸟为装饰对象,尤以人面鱼纹、鱼纹最为生动普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尖底瓶 半坡型 三角纹钵 半坡型 船型壶(菱形纹) 半坡型 几何纹 鱼纹盆 半坡型 动物纹 半坡的彩陶盆上还有一种人面鱼纹图形,把人面和鱼形纹样结合在一起,并且组成很有规则的图案。 人面鱼纹彩陶盆 (2)仰韶文化庙底沟型 1953年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 器型:仍以盆、钵、瓶为主,另外还出现了瓮、罐等,造型多平底、大口,有的形体呈倒三角形 风格:挺秀饱满、轻盈而又稳定。 纹饰: ①植物纹,多呈旋花纹、叶状纹; ②几何纹,由直线、弧线相交而成的三角形和带状花纹; ③编织纹,有线纹、篮纹、网纹; ④动物纹,较少见,有蛙、鸟等形象。 花瓣纹钵-庙底沟型 连叶纹钵-庙底沟型 网纹钵-庙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