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心血管核医学心肌灌注显像.ppt

发布:2019-05-23约3.98千字共4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Stress Rest 心肌缺血 Ischemia (可逆性稀疏缺损) 心肌梗死(不可逆性缺损) Myocardial infarction 心肌缺血与梗死的典型表现 塞梗心肌 注灌肌心常正 左室前壁心肌缺血伴梗死 可逆+不可逆 (3).冠心病危险度分级(预测冠心病患者心脏事件的危险性) Ⅰ高危人群: ①在两支以上冠状动脉供血区,出现大范围可逆性灌注 缺损或出现较大范围的不可逆性灌注缺损。 ②运动负荷后肺摄取显像剂增加。 ③运动后左心室立即呈暂时性扩大或右心室暂时性显影。 ④左主干冠状动脉分布区的可逆性灌注缺损。 应考虑冠脉造影和再血管化术治疗。 Ⅱ 低危人群: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正常,提示心脏事件年发生率低于1%,预后良好,一般仅需内科药物治疗。 (4)心肌缺血治疗疗效的评价???   对冠心病患者(冠脉搭桥术、血管成形术PTAC或急性心梗溶栓)治疗前、后心肌显像结果的比较,可评价疗效;据灌注范围、再分布情况、心腔大小、心肺比值等可判断冠心病病情预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后比较 下列情况提示预后不良 (1)负荷后肺摄取增加:正常肺与心肌摄取比值0.5(201Tl)和0.45(99mTc-MIBI),摄取比值增高反映运动诱发左室功能障碍,提示预后较差。 (2)暂时性左室扩张:左心室在运动负荷后较静息时明显增大也提示运动诱发心室功能障碍或存在大量危险心肌的标志,其比值与同期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存在负相关关系。 (4) 病毒性心肌炎的辅助诊断 表现为花斑状改变; 诊断灵敏度约为83%,特异性较差; 需结合临床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 (5) 原发性心肌病的辅助诊断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心腔扩大; 部分心壁变薄; 放射性分布不均匀。 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 心腔缩小; 间壁增厚; 放射性分布均匀。 心肌炎 扩张性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 显像特征 心腔缩小 间隔部增厚放 射性浓聚 如何鉴别不同的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 Dilated cardiomyopathy 肥厚型心肌病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缺血性心肌病 Ischemic cardiomyopathy (6)评价心肌细胞的活力:?   通过对冬眠心肌和梗塞心肌的鉴别,对决定是否再灌注治疗及其疗效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运动负荷与静息显像的综和分析; 硝酸甘油介入试验显像可判断心肌的存活性, 几点建议 心肌缺血患者,建议做运动+静息心肌灌注显像; 微血管病变所致的缺血,应考虑做心肌灌注显像; 心肌炎患者,建议做静息显像; 急性心梗仅做静息显像; 检测心肌活性,做双核素心肌灌注+心肌代谢显像;或静息+硝酸甘油介入显像。 注意事项: 检查前48h内停用β受体阻滞剂和扩冠药物。 * S 3:在美国,每年有90万人患AMI,22.1万人(24.6%)在治疗前死亡。胸痛后6-8小时,心肌可产生透壁性坏死。随着时间的耽搁,死亡率逐渐上升。不管是溶栓还是PCI,AMI的治疗强调早期再灌注。所以说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 S 3:在美国,每年有90万人患AMI,22.1万人(24.6%)在治疗前死亡。胸痛后6-8小时,心肌可产生透壁性坏死。随着时间的耽搁,死亡率逐渐上升。不管是溶栓还是PCI,AMI的治疗强调早期再灌注。所以说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心肌灌注显像 心血管核医学(cardiovascular nuclear medicine) 也称为核心脏病学(nuclear cardiology)。 以简便、无创、安全的显示心肌血流、心肌代谢和心脏功能为其特点,是现代心血管疾病诊断与研究的重要手段。 心血管核医学主要方法 心肌灌注显像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心血池显像(心室功能测定) 心肌代谢显像 Metabolism imaging 心肌灌注显像 一、原理 利用正常或有功能的心肌细胞可选择性摄取某些显像药物(如99mTc-MIBI,或201Tl),心肌摄取显像剂的量与该区域冠状动脉血流量成正相关,与局部心肌细胞的功能或活性密切相关。 当冠状动脉供血减少或缺如时,或心肌细胞变性坏死时,相应的心肌组织显影减淡或不显影(缺如)。 因此通过显像剂在心肌内分布情况,判断心肌血供及提示心肌细胞的功能。 常用的显像剂 1. 99mTc-MIBI(甲氧基异丁基异睛): 一种亲脂性的一价阳离子络合物; 通过被动弥散方式进入心肌细胞线粒体,并牢固地与细胞膜结合; 无明显再分布现象; 肝、胆排泄明显 2. 201Tl: 回旋加速器生产; 其早期心肌摄取与局部血流量成正比; 正常心肌细胞清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