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结构化查询与提取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人教中图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选择性必修3 数据管理与分析.docx
3.3结构化查询与提取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中图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选择性必修3数据管理与分析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3.3结构化查询与提取”为主题,结合人教中图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选择性必修3数据管理与分析教材,设计思路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是通过案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以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探究结构化查询与提取的方法;三是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数据处理的实际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对数据结构化处理的理解能力。
2.提升学生运用数据库进行数据查询和提取的实践技能。
3.增强学生信息意识,学会在真实情境中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高中信息技术选择性必修3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计算机操作有一定了解。然而,在数据管理与分析方面,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存在差异。
知识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对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对结构化查询与提取的深入理解。在能力上,学生的编程基础参差不齐,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在素质方面,学生可能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较强,但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有待加强。
学生的行为习惯也会对课程学习产生影响。部分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过于依赖教材或教师讲解,缺乏自主探索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也可能影响教学效果。
针对以上学情,本节课将采用案例导入、任务驱动和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通过课堂互动和问题引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结构化查询与提取的技能。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人教中图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选择性必修3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结构化查询相关的数据库示例、查询语句示例等图片和图表。
3.实验器材:准备数据库管理软件和模拟数据库环境,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配备足够电脑,方便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展示一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如购物、社交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场景中数据是如何产生的。
2.学生分享自己对数据产生和使用的理解。
3.老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结构化查询与提取”,强调其在数据管理与分析中的重要性。
二、新课讲授
1.老师讲解结构化查询的概念,通过实例说明结构化查询的特点和优势。
2.学生跟随老师的讲解,理解结构化查询的基本原理。
3.老师展示结构化查询的常用语句,如SELECT、FROM、WHERE等,并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4.学生通过练习,掌握结构化查询语句的编写方法。
三、实践操作
1.老师引导学生使用数据库软件,创建一个简单的数据库,并添加一些示例数据。
2.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创建数据库并添加数据。
3.老师讲解如何使用结构化查询语句对数据库进行查询,如按条件筛选、排序等。
4.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结构化查询语句对数据库进行查询,了解查询结果。
四、分组讨论
1.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运用结构化查询语句进行数据查询和分析。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提出自己的查询需求和方案。
3.每组代表向全班分享自己的查询结果和分析过程,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补充。
五、总结与反思
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结构化查询与提取在数据管理与分析中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操作和分组讨论中的收获和体会。
3.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强调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1.老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一实际场景进行数据查询和分析。
2.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价
1.老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对结构化查询与提取的掌握程度。
2.通过学生完成实践操作和作业的情况,评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根据教学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注:以下为教学过程的具体细化内容,每一条内容均要求细化,以满足教学实际需求。)
1.导入新课
-展示场景:如购物网站的商品信息、社交媒体的用户评论等。
-引导思考:数据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对数据进行管理与分析?
2.新课讲授
-结构化查询概念:讲解结构化查询的定义、特点、优势。
-查询语句示例:展示SELECT、FROM、WHERE等常用语句的示例。
-语句用法:解释各语句的含义和用法,如WHERE语句用于筛选数据。
3.实践操作
-数据库创建:引导学生使用数据库软件创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