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动力触探试验.ppt
试验资料的整理与成果的应用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成果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单孔连续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绘制锤击数与贯入深度关系曲线;计算单孔分层贯入指标平均值时,应剔除临界深度(不超过1m)以内的数值、超前和滞后影响范围内的异常值;根据各孔分层的贯入指标平均值,用厚度加权平均法计算场地分层贯入指标平均值和变异系数。勘探工作量的布置每一勘察场地动探点的数量不应小于6个。当N120动力触探既作为测试手段又作为勘探手段应用时,触探点的间距应满足勘察规范的要求和符合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对于桩基或透镜状软弱夹层较多的场地,触探点的间距一般应达到12—24m,必要时可适当加密。每一勘察场地,应根据动探曲线的类型、形态特点及场地工程地质特征,选择1—3个动探点布置控制性钻探或坑探,通过钻(坑)探、取样、试验、观察等掌握地层的成层特点,作为解释动探曲线和进行分层的地质依据并准确测定地下水位。对于N1205的软弱夹层,应注意取样和分类试验(颗粒分析、塑(液限)试验)及其他有关项目的室内试验,以便准确分层、定名和评价。必要时,应改用N63.5动力触探,以提高测试精度。特种类型动力触探5.影响因素和试验指标的修正影响动力触探的因素很复杂。对有些因素的认识也不完全一致。有些因素通过标准化统一后可得到控制,如机具设备、落锤方式等。但有些因素,如杆长、侧壁摩擦、地下水、上覆压力等,则在试验时是难以控制的。一、杆长影响对杆长的影响存在不同的看法。按牛顿碰撞理论,随着杆长的增长,由探杆传输给圆锥探头的有效能量逐渐减小,使击数偏大。故必须对N值加以修正。而按弹性波动理沦,随着杆长的增长,开始有效能量是逐渐增大的,超过一定杆长后,有效能量趋于定值,对轻型动力触探,当杆长超过3m;对中型动力触探,当杆长超过5m;对重型动力触探,当杆长超过10m,杆长的影响已不明显,均可忽略不计。第6章圆锥动力触探试验主讲:崔德山目录1.概述2.试验的基本原理3.仪器设备4.试验方法和主要技术要求5.影响因素和试验指标的修正6.试验资料的整理与成果的应用7.工程实例8.下节课:第7章标准贯入试验1.概述圆锥动力触探试验(DPT:dynamicpenetrationtest)是利用一定的锤击动能,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然后依据贯入击数或动贯入阻力判别土层的变化,确定土的工程性质,对地基土做出岩土工程评价。试验目的动力触探试验指标主要用于以下几个目的:评定砂土的孔隙比或相对密实度、粉土及粘性土的状态。估算土的强度和变形模量。评定场地地基的均匀性及承载力。探查土洞、滑动面、软硬土层界面等。估算桩基持力层和承载力。检验地基加固与改良的质量效果。适用范围2.试验的基本原理DPT的基本原理可以用能量平衡法来分析。在一次锤击作用下的功能转换按能量守恒原理,其关系为:Em----穿心锤下落能量;Ek----锤与触探器碰幢时损失的能量;Ec----触探器弹性变形所消耗的能量;Ef----贯入时用于克服杆侧壁摩阻力所耗能量;Ep----由于土的塑性变形而消耗的能量;Ee----由于土的弹性变形而消耗的能量Em=Ek+Ec+Ef+Ep+Ee动贯入阻力Rd考虑在动力触探测试中,只能量测到土的永久变形,故将和弹性有关的变形略去,可推导得土的动贯入阻力Rd为:e——贯入度(mm),每击贯入的深度;M——重锤质量;m——触探器质量;A——圆锥探头底面积(m2)平均传至探头的能量,消耗于探头贯入土中所作功(Ep=Rd*A*h/N)可见平均传至探头的能量与探头单位面积的动贯入阻力相关。当规定一定的贯入深度,采用一定规格(规定的探头截面、圆锥角和质量)的落锤和规定的落距,那么,锤击数N的大小就直接反映了动贯入阻力的大小,即直接反映被贯入土层的密实程度和力学性质。因此,实践中常采用贯入土层一定深度的锤击数作为DPT的试验指标。3.仪器设备导向杆提引器穿心锤锤座探杆探头4.试验方法和主要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类型,按贯入能力的大小可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3种。试验技术要求采用自动落锤装置;触探杆最大偏斜度不应超过2%,锤击贯入应连续进行;同时防止锤击偏心、探杆倾斜和侧向晃动,保持探杆垂直度;锤击速率每分钟宜为15—30击;每贯入1m,宜将探杆转动一圈半;当贯入深度超过10m,每贯入20cm宜转动探杆一次;对轻型动力触探,当N10100或贯入15cm锤击数超过50时,可停止试验;对重型动力触探,当连续三次N63.550时,可停止试验或改用超重型动力触探。中国动力触探的分类及设备4.1轻型动力触探(N10)单击此处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