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山东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必修二精选预测卷.doc

发布:2016-11-20约1.14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3年《山东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必修二精选预测卷1 一、选择题 1.2.......3.4.5.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B.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6.开辟了前往美洲新航路 ) A.太平洋 ? B.地中海 ? C.大西洋 ? D.印度洋 7. A.“清王朝自救运动” B.“近代工业的起步” C.“实业救国的浪潮” D.“民族工业的春天” 8.9.10.11.12.13. A.确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B.着力推进区域政治与经济一体化 C.致力于保护成员国的民族产业 D.促进各国市场开放,推动贸易自由化 14.15.16.17.(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化需要科学技术推动,工业化时期是善于学习的时代,……为了不让文化落后拖住工业化的脚步,1928年秋,苏联政府掀起了群众性扫盲运动,……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投入文化和技术的学习热潮中。从1929年至1939年,熟练工人增加了9倍,工程师增加了5倍多。苏联人民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装上了加速器。 工业化时期,苏联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是一个威胁与机遇并存的时代。1929年,正当苏联轰轰烈烈地进行工业化的时候,经济危机的飓风席卷了资本主义国家。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来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 ——《世界历史纪录片》 材料二:……无论苏联最高领导层在“改革”方面唱的调子多高,他们也不想按照邓小平先生的做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改革,达到中国式的“自由化”的程度,虽然情况很明显,苏联的农业产量大大低于它的勇于冒险的邻邦。(见下图)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至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的工业化建设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A时间段中苏两国经济分别出现什么问题?(4分)并分析共同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B时间段中苏两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4分)并分析不同趋势的原因。(6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