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白沙洲智慧产业园建设的实施意.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共武昌区委 武昌区人民政府
关于推进白沙洲智慧产业园建设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武汉市委、市政府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白沙洲都市工业园转型升级,高起点规划建设白沙洲产业园,打造武昌区未来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现提出实施意见如下:
一 、深刻认识白沙洲都市工业园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和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宏伟目标,着力把武汉打造成国家创新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以及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为贯彻落实市党代会的宏伟目标,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战略的实施意见》,并按照“全市第一、中部领先、国内一流”的工作标准,争当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的领跑者。根据“实施意见”要求,白沙洲都市工业园作为武昌区未来唯一的产业用地,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中发挥重要作用。
白沙洲都市工业园地处城市二环线、三环线和武咸公路之间的重要交通节点处,该区域白沙洲高架桥早已通车,鹦鹉洲长江大桥正在建设,杨泗港大桥也在筹建,地铁11号和5号线已纳入规划,该地区必将成为城市重要的交通门户、展示城市形象的重点景观地段和现代产业发展的前沿区域,位置重要,资源独特,白沙洲都市工业园要充分运用这些综合优势,利用政策驱动力,依托周边功能辐射区,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品质打造产业园,促进产业转型提档升级,全力推进园区的建设和发展。
二、智慧产业园及规划范围
智慧产业园是遵循“两型“社会建设的理念,按照建设国家智慧城市的要求,突出发展为智慧城市服务的相关产业而形成的知识型、创新型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发展功能区。根据香港戴德梁行《白沙洲地区整体概念性发展规划》,建议白沙洲地区未来定位为武汉知识城。结合白沙洲都市工业园的区位和产业现状,未来其转型发展方向是建设现代智慧型产业园区(以下简称白沙洲智慧产业园)。
根据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白沙洲都市工业园用地性质调整论证规划》,白沙洲智慧产业园规划范围为:东至产业园内铁路专用线,西至武金堤公路,南至规划八坦路,北以规划道路(江民路)红线为界,用地面积约193.92公顷。
三、产业定位和建设目标
产业园未来产业发展以科技信息服务产业为重点,同时突出产业创新、环境优化、促进就业等发展目标,力争用五到十年的时间努力将白沙洲地区建设成为全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功能示范区。园区空间布局初步规划为“两地一区”,即:电子商务(物联网)产业基地、信息安全产业基地和产业发展拓展区,打造未来武昌区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其中:电子商务(物联网)产业基地规划布局在二环线至江国路区域,此基地重点发展电子商务和物联网等新兴产业。信息安全产业基地规划布局在江盛路至江民路区域,此区域已经被省科技厅批准为武汉国家信息安全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武昌园,未来将聚集发展成为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湖北)基地,重点发展信息安全等高科技产业。产业发展拓展区规划布局在江国路至江盛路区域,为其他新兴产业预留发展空间。
按照工业用地容积率2.5计算,园区可建建筑面积约240万方。建成后可入驻企业500家左右。
四、推进思路和具体措施
推进思路:明确定位统一规划;政府投资改善环境;政策引导市场运作;争取支持分步推进;两区联手共同发展。具体思路和措施如下:
(一)明确定位统一规划。园区应作为产业集聚发展功能区来打造,产业定位要精准,一定要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功能相匹配,与武昌区总部经济发展相结合,与全市制造业上下产业链相衔接,重点承接科技型企业和总部型企业,既要与城市中心相接近,又要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还要注重培育园区的领衔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要高起点、高目标,集约使用土地,统一规划,分期开发,每一块用地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实施产业地产开发。
(二)政府投资改善环境。要积极争取市政府的关注和支持,同时加大区政府投入力度,加快改变园区基础设施面貌。
一是完成园区规划调整后9条道路的前期规划设计研究。二是做好江堤公园、江盛路游园、江民路游园的前期规划设计研究。三是力争将“信安路”的建设列入2013年园区第一条道路建设工作目标任务。四是尽快立项白沙洲地区排水工程。
(三)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充分运用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各自优势,联手打造推进产业园建设。一是引进一家策划、投资、建设、招商、服务为一体的有实力的集团公司参与建设。二是由市都市产业投资公司、武汉兴昌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专业从事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的开发商共同组建白沙洲智慧产业园投资开发公司,合作开发园区土地二级市场,对园区实行市场化、专业化运营和管理。
(四)争取支持分步推进。1、加强与市政府职能部门联系,争取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一是争取园区已列入2011年度市土地储备计划项目尽快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