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砖混结构钢筋绑扎施工工艺标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0 砖混结构钢筋绑扎施工工艺标准
10.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砖混结构钢筋绑扎的施工要求、方法和质量标准等,适用于砖混结构、外砖内模结构的构造柱、圈、梁、板缝钢筋绑扎。
10.2 编制依据
GB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203-2002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0.3 术语和符号
1 外砖内模结构
外墙内砖砌体或其它材料砌体,内墙为大模板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的建筑结构。
2 芯柱
在砌块内部空腔中插入竖向钢筋并浇灌混凝土后形成的砌体内部的钢筋混凝土小柱。
10.4 施工准备
10.4.1 技术准备
1 解读并审查图纸设计,掌握建筑构件的长度、宽度、高度等几何尺寸,以及轴线、标高、构造形式等内容情况。
2 根据施工图设计、规范、标准图集以及工程情况等内容,及时编制钢筋配料单、工程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方案。
3 根据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确定填充墙体构造柱及墙梁等标高尺寸。
4 做好施工安全交底工作。
10.4.2 材料准备
1 钢筋:验证进场钢筋的数量、外观质量和出厂合格证明。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
2 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或镀锌铁丝(铅丝)。数量及规格参考表10.4.1
表10.4.1 长度参数表(mm)
钢筋直径 3~5 6~8 10~12 14~16 18~20 22 25 28 32 3~5 120 130 150 170 190 6~8 150 170 190 220 250 270 290 320 10~12 190 220 250 270 290 310 340 14~16 250 270 290 310 330 360 18~20 290 310 330 350 380 22 330 350 370 400 注:1 22号铁丝只用于绑扎直径12mm以下的钢筋;
2 铁丝是成盘供应,故习惯上是按每盘铁丝周长的几分之一来切断。
3 其它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品、梯子筋、马凳、各种拉钩、定位卡、撑杆。
10.4.3 施工机具准备
钢筋钩子、撬棍、钢筋扳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
10.4.4 作业条件准备
1 按施工总平面图规定的位置,将钢筋堆放场地进行清理、平整,准备好垫木,按不同规格型号堆放并垫好垫木。
2 核对钢筋级别、型号、形状、尺寸及数量,是否与设计图纸及加工配料单相同。
3 弹好标高水平线及构造柱、外砖内模混凝土墙的外皮线。
4 圈梁、入板缝模板已做完预检,并将模内清理干净。
5 预应力圆孔板的端孔已按标准图(02G01-04)的要求堵好。
10.4.5 其他条件准备
1 钢筋半成品加工艺设备和操作方法符合规格要求,专业工种人员均经过技术培训,持特殊工种均持证岗位证上岗。
2 现场钢筋和钢筋半成品堆放保管工作规范,标识清晰。标识应规定钢筋的使用部位、规格、数量等。
10.5 施工工艺
10.5.1 施工工艺流程
1 构造柱钢筋绑扎工艺流程见图10.5.1-1。
2 圈梁绑扎工艺流程见图10.5.1-2。
3 板缝钢筋绑扎工艺流程见图10.5.1-3。
图10.5.1-1
图10.5.1-2
图10.5.1-3
10.5.2 操作工艺
1 构造柱钢筋绑扎操作工艺
1)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
先将两根竖向受力钢筋平放在绑扎架上,并在钢筋上画
出箍筋间距;
根据画线位置,将箍筋套在受力筋上逐个绑扎要预留出
搭接部位的长度。为防止骨架变形,宜采用反十字扣式套扣
绑扎。箍筋应与受力钢筋保持垂直;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
受力钢筋方向错开放置。
穿另外二根受力钢筋,并与箍筋绑扎牢固。
在柱顶、柱脚与圈梁钢筋交接的部位,应按设计要求加
密柱的箍筋,加密范围一般在圈梁上、下均不应小于六分之
一层高或45cm,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cm(柱脚加密区箍筋待
柱骨架立起搭接后再绑扎)。
2)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搭接筋
根据已放好的构造柱位置线,检查搭接箍与基础圈梁锚
固;无基础圈梁时,埋设在柱根部混凝土座内,如图10.5.2-1。
图10.5.2-1
3)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
先在搭接处钢筋上套上箍筋,然后再将预制构造柱钢筋
骨架立起来,对正伸出的搭接筋,搭接倍数不低于35d,对
好标高线,在竖筋搭接部位各绑3个扣。骨架调整后,可以
绑根部加密区箍筋。
4)绑扎搭接部位钢筋
构造柱钢筋必须与各层纵横墙的圈梁钢筋绑扎连接,形成一个封闭框架。
在砌筑墙大马牙槎时,沿墙高每50cm埋设两根φ6水
平拉结筋,与构造柱钢筋绑扎连接,见图10.5.2-2。
图10.5.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