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地带性土壤中大肠杆菌O157:H7存活和吸附机制的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中国东部地带性土壤中大肠杆菌O157:H7存活和吸附机制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大肠杆菌O157:H7是一种重要的肠道病原菌,能引起人类和动物的严重疾病。该菌的生存和传播受到土壤中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影响,而土壤中的大肠杆菌O157:H7存活和传播机制还未完全被研究清楚。因此,对于大肠杆菌O157:H7在土壤中的存活和吸附机制进行研究,对于预防和控制其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课题旨在通过实验研究中国东部地带性土壤中大肠杆菌O157:H7的存活和吸附机制,为防控该病原菌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
1.研究大肠杆菌O157:H7在不同温度、pH值和湿度条件下在土壤中的存活能力。
2.研究大肠杆菌O157:H7在不同土壤类型和物理、化学因素等条件下的附着和释放行为。
3.探究大肠杆菌O157:H7在土壤中的代谢和生态适应机制,并研究其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的影响。
4.建立数学模型,预测大肠杆菌O157:H7在不同土壤类型和环境条件下的存活和分布情况。
四、研究方法
1.采用可培养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大肠杆菌O157:H7在土壤中的存活和适应机制。
2.采用微生物附着和释放实验,研究大肠杆菌O157:H7在土壤中的附着机制及影响因素。
3.采用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大肠杆菌O157:H7在土壤中的代谢和生态适应机制,以及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的影响。
4.建立数学模型,预测大肠杆菌O157:H7在不同土壤类型和环境条件下的存活和分布情况。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大肠杆菌O157:H7在土壤中的存活和吸附机制的探究,有助于预防和控制该细菌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也有助于从生态学角度研究人类和微生物共存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