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带答案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复习学案正式.doc

发布:2017-01-08约1.49万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学案 2015.1.13 一:单元知识梳理(见文化生活复习提纲) 二、重难点知识总结与解析: 1、如何理解文化多样性? (1)是什么:含义p31、集中表现(民族节日:地位、作用;文化遗产:地位,意义,如何保护) (2)为什么 (3)怎样做: 中外文化的交流 ▲为什么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 (1)原因:①必要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②重要性:有利于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有利于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2)意义:①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②有利于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③有利于加深了世界人民和中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构建和谐世界。 ▲如何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1)尊重和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2)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4)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必须吸收、借鉴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5)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6)既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7)充分利用文化交流的途经和手段(尤其是大众传)注意:理解区分途经、手段(媒介)、大众传媒作用。 3、有关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越来越重要):含义、继承性表现、特点(区分)、双重作用、原因(为什么要继承)、如何对待 (1)为什么要继承传统文化?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在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 ②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受者,才能不断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2)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 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4、教育的重要作用。 (1)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作为一种更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能够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重要角色。发展教育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教育发展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 (4)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立德树人 (5)发展教育有利于构建学习型社会,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 5、文化创新:▲▲▲ 为什么进行文化创新?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易混易错: 1、民族节日的地位作用和文化遗产的低位作用(准确) 2、文化的民族性与文化的世界性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民族文化的作用p32,联系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p42,联系中华民族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