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儿科急症概述文件材料教学稿件.ppt

发布:2018-02-18约4.76千字共3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儿科急症概述 西安市儿童医院急诊科 雷晋莉 心血管、呼吸系统 1、心跳呼吸骤停 2、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3、休克(过敏、感染) 4、肺炎合并心力衰竭 5、哮喘持续状态 神经系统 1、热性惊厥 2、癫痫持续状态 3、神经源性肺水肿 常见中毒 休 克 过敏性休克:为Ⅰ型速发变态反应,起病急骤凶猛,病死率高。主要表现为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胸闷发绀,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甚至昏迷抽搐。不可耽误,若有皮肤瘙痒时重视。 处理: 1、立即停药、换管路、吸氧 2、1/10000肾上腺素0.01mg/kg (0.1ml/kg),皮下或肌肉注射,隔10~15min可重复。 3、非那根0.5~1mg/kg肌肉注射 4、地塞米松0.2~0.4mg/kg静注 5、必要时液体复苏和血管活性药物 感染性休克:现称脓毒性休克,基于严重的感染发生急性循环障碍、有效血容量减少、组织血液灌流不足。 诊断依据: 1、脓毒性休克代偿期(早期):临床表现符合下列6项中3项: ⑴意识改变,烦躁不安或萎靡,表情淡漠 ⑵皮肤改变,面色苍白发灰,唇周、指趾紫绀,皮肤花纹,四肢凉 ⑶心率脉搏增快,外周动脉搏动细弱 ⑷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S(需除外环境温度影响) ⑸尿量减少﹤1ml/(kg.h) ⑹代谢性酸中毒(除外其他缺血缺氧及代谢因素) 2、脓毒性休克失代偿期(晚期):代偿期的临床表现加重伴血压下降。如意识模糊,昏迷、惊厥,收缩压﹤该年龄组第5百分位或﹤该年龄组正常值2个SD。 即:1~12个月﹤70mmHg, 1 ~10岁﹤70mmHg+[2×年龄], ﹥10岁﹤90mmHg 1、液体复苏---充分是逆转病情,降低病死率最关键措施。2条静脉或骨髓输液通道,中心静脉导管。 生理盐水 每剂10~20, 10~20min推注,1小时内 1,2,3剂、、、 总量可多达60 ~80ml/kg 注意:第1小时既要重视液量不足,也要注意心肺功能(如肺部罗音、奔马律、肝大、呼吸做功增加,CVP等) 血糖问题:第1小时一般不含糖,监测血糖在正常范围之内,低血糖用葡萄糖0.5~1g/Kg纠正,﹥11.1 mmol/L时,强化胰岛素治疗,静滴胰岛素0.05U/(Kg.h)。 碱性液问题:纠正酸中毒最好的办法是恢复组织灌注,适度酸性环境致氧离曲线右移,利于组织用氧,纠酸并没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也没增加心输出量, PH达7.25即可。 胶体问题:血浆、低右、6%羟乙基淀粉、白蛋白,输血指征为红细胞压积﹤30%或HGB ﹤70g/L. 晶:胶一般为4:1 继续和维持输液:由于血液重新分配及毛细血管渗漏等,脓毒性休克的液体丢失和持续低血容量可能持续数日,因此要继续和维持输液。继续输液用1 /2~2 /3张液体,根据电解质测定调整,6 ~8h内输液速度为5 ~10ml/(kg.h).维持用1 /3张,24h内速度为2~4ml/(kg.h). 经液体复苏后休克仍不能有效纠正时首选多巴胺。或液体复苏时即使低血容量未完全纠正,为了维持一定的组织灌注压,也可以使用升压药物。(低血容量休克患者一般不主张常规使用,有进一步加重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缺氧的风险) 多巴胺: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的生物前体,作用于血管多巴胺受体、心脏β1受体和血管α受体,效应与剂量相关。小剂量主要作用于多巴胺受体,扩张肾和内脏血管;中剂量既可以兴奋心脏β1受体,又可使心脏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从而增加心脏的射血指数(也增加了心肌氧耗);大剂量兴奋血管α受体,使血管收缩。学组主张中等剂量(5~10ug/kg.min)。 去甲肾:多巴胺通过促进交感颗粒释放去甲肾而发挥作用,6个月以下婴儿颗粒数量不足,或严重脓毒症时,颗粒过度消耗,都会出现多巴胺抵抗,此时应用去甲肾较好。强效α受体激动剂,也有一定的β肾上腺能作用。 肾上腺素:比去甲肾有更强的β肾上腺能作用,主要通过增加外周阻力来提高血压,同时也不同程度收缩冠脉,加重心肌缺血,故多用于难治性休克。 肺炎合并心力衰竭 重症肺炎诊断明确 在此基础上出现呼吸困难、烦躁、多汗、面色苍白青紫,肺部罗音增多 ①安静时心动过速,婴儿180次/分,幼儿160次/分,儿童120次/分; ②呼吸困难,频率50~100次/分; ③肝大:婴幼儿肋缘下肝3cm,进行性增大1.5cm,边缘钝、有触痛更有意义 ;要排除肝上界下移。 治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