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概论第一章 绪论1.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距今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稻谷和家养牲畜) 河南贾湖古稻 距今约9000-7800年 贾湖稻谷加工工具 中国科技大学张居中教授,Nature报道 七千年前的炭化稻粒 新石器时代的小麦 战国时期的大豆 由于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一整套独特的精耕细作、用地养地的技术体系,才使中国传统农业历经数千年而长盛不衰。 其中的精华部分,至今仍是世界现代农业发展值得借鉴和发扬的要素。 耘田 中国传统农业何以历经数千年而长盛不衰? 中国古代农业的四大发明 作物育种 物候历法 水利工程 传统农具 我国古代农业的精华 (一)物候历法 1. 历法 以日月、天文变化规律定时 黄帝尧舜 甲骨文 夏代 战国 迎日推策 天干地支法 夏时 二十四节气 2. 物候(历) 根据生物变化规律确定的记时体系 家燕(玄鸟) 伯劳 春来秋去 夏鸣冬止 (二)水利工程 大禹治水 疏川导滞 西门豹 引漳十二渠 李冰 都江堰 京杭大运河 历经2000余年而不衰, 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一个最辉煌的奇迹 都江堰工程(无坝引水工程) (三)传统农具 耒耜(lei si)—木石犁—青铜犁—铁犁 神农执耜画像石 (山东嘉祥县武梁祠出土) 新石器时代的石制农具 新石器时代的木柄骨耜 (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 商周时期的青铜制农具 汉代 铁制农具 (四)育种技术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动植物驯化选育 五谷:黍、稷、菽(豆)、麦、稻或麻 六畜:马、牛、羊、鸡、犬、豕(猪) 春秋时期 伯乐相马 夏商周时期 家畜繁育技术 春秋时期:《诗经》中出现“嘉种”的概念 秦汉时期:《氾胜之书》记录“穗选法” 取禾种,择高大者,斩一节下,把悬高燥处,苗则不败。 后稷曰:子能以洼为原乎?子能藏其恶而揖之以阴乎?子能使吾土靖而甽浴土乎?子能使保湿安地而处乎?子能使雚夷毋淫乎?子能使子之野尽为泠风乎?子能使藁数节而茎坚乎?子能使穗大而坚均乎?子能使粟圜而薄糠乎?子能使米多沃而食之强乎? (1) 你能把洼地作成高垄吗? (2) 你能消除土壤毒素且使土壤保持湿润吗? (3) 你能使土壤洁净而用沟洫排水吗? (4) 你能使土壤保墒而不流失吗? (5) 你能使杂草不蔓延为害吗? (6) 你能使农田通风良好吗? (7) 你能使庄稼节多而茎秆坚壮吗? (8) 你能使庄稼穗大且结实好吗? (9) 你能使籽粒饱满又糠少皮薄吗? (10) 你能使米粒营养高食味好吗? 《吕氏春秋》中“任地”篇开头提出的10个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239年) 淮南子,淮南王刘安 西汉时期 (公元前139) 土壤耕作原理 二十四个节气 齐明要术,北魏,630-640,贾思勰xié著 总结500多年的作物生产经验 陈旉fū农书,宋,1149 地力常壮新 王祯农书,元,1313 总结南北农业技术 大田作物生产过程 农器图谱 农政全书,明,1639 徐光启 汇集前人的农业技术成果,吸收西方农业科学知识,结合自己所做的农业试验,综合而成的一部农学巨著。 第三节 农业生产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作物生产是人类最重要的生产活动,维系着人类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是至关重要的领域。 粮食安全 生态环境 工业原料供应 物质生活水平提高 作物生产的重要性 国际贸易 一、作物生产概况 1975年:世界人口为37亿,世界耕地面积为15.07×108hm2 (226.05亿亩)。 2015年: 世界人口为72.5亿,我国13.5亿,占18.6%,居第一位。世界耕地面积14.02×108hm2 (210.30亿亩),我国耕地面积为1.35×108hm2 (20.25亿亩),占9.63%,居第四位 (人均耕地面积第126位)。 中国以世界近10%的耕地生产世界近20%的人口所需的农产品。 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 2015年1至12月,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861.0亿美元。 其中出口 701.8亿美元,进口1,159.2 亿美元,贸易逆差457.4亿美元。 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洲) 中国农作物产品进出口贸易 谷物 1-12月,谷物共进口3271.5万吨,同比增67.6%,进口额94.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