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纳米Mg(OH)2对中、低浓度Cr(VI)吸附特性及吸附机理研究的中期报告.docx

发布:2023-09-19约小于1千字共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纳米Mg(OH)2对中、低浓度Cr(VI)吸附特性及吸附机理研究的中期报告 纳米Mg(OH)2作为一种新型的吸附剂,因其具有高比表面积、亲水性强以及层状结构等优势,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水处理和污染控制领域。本研究旨在探究纳米Mg(OH)2对Cr(VI)的吸附特性及吸附机理,为其在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在初步的实验中,我们采用批量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初始Cr(VI)浓度、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和pH值对纳米Mg(OH)2吸附Cr(VI)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Mg(OH)2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吸附效果随着初始Cr(VI)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在80 mg/L以下的Cr(VI)浓度下,纳米Mg(OH)2的吸附率均能达到90%以上。吸附时间和吸附剂用量对吸附性能的影响较小,而pH值则对吸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在中性条件下,纳米Mg(OH)2对Cr(VI)有较好的吸附效果。 为了探究吸附机理,我们采用了表征技术,包括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从SEM和TEM图像来看,纳米Mg(OH)2表面出现了大量的Cr(VI)沉积物,表明Cr(VI)主要是以表面吸附的形式存在的。XRD图谱表明,纳米Mg(OH)2吸附Cr(VI)后出现了新的晶相,提示吸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FTIR谱图表明,纳米Mg(OH)2表面出现了Cr-OH键合的伸缩振动峰,进一步说明了Cr(VI)和Mg(OH)2之间发生了化学吸附。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得出如下结论:纳米Mg(OH)2对中、低浓度Cr(VI)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且吸附过程中主要以化学吸附的形式存在。此外,实验结果还表明,在中性条件下,纳米Mg(OH)2的吸附效果最佳。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吸附机理,探索纳米Mg(OH)2在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潜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