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章单微型计算机的组成原理.ppt

发布:2019-05-09约1.04万字共7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节 微型计算机的结构及指令执行过程 指令执行过程分为两个过程:取指令;分析执行指令 第一节 微型计算机的结构及指令执行过程 通用寄存器,也称为工作寄存器,总共有4组(区),每组(区)内有8个,分别命名为:R0,R2,R3,R4,R5,R6,R7。 MCS-51单片机每次只能选择一个通用寄存器组(区)进行工作。4个寄存器区的选择是由程序状态子PSW中RS0、RS1两位来控制。 被选择的通用寄存器组(区)称为当前通用寄存器组(区)。 复位方式 上电复位 按键复位 复合复位 80C51的40条引脚,可分为端口线、电源线和控制线三类。在绘制电路原理图时,经常采用元器件的逻辑符号,80C51逻辑符号如图所示。 第七节 MCS-51单片机的引脚功能 51系列单片机一般采用40只引脚的双列直插式(DIP——Dual In-line Package)封装结构 除DIP封装外, 51单片机还采用44只引脚的方形扁平(QFP ——Quad Flat Package) 封装方式(4只引脚无用)。 DIP引脚分布 电源及晶振引脚(共4只) 控制引脚(共4只) 端口引脚 (共32只) 三类 (1)电源及晶振引脚 VCC (40脚):+5V电源引脚 VSS (20脚): 接地引脚 XTAL1 (19脚);外接晶振引脚(内置放大器输入端) XTAL2 (18脚):外接晶振引脚(内置放大器输出端) 80C51 Vcc 80C51 20 40 Vss +5V 80C51 (2)控制引脚 RST/VPD(9):复位/ 备用电源引脚 ALE/PROG (30):地址锁存使能输出/ 编程脉冲输入 PSEN (29):输出访问片外程序存储器读选通信号 EA/VPP (31):外部ROM允许访问/ 编程电源输入 10μF 8.2K 10 80C51 用到时再介绍 (3)端口引脚 共计8只/组×4 组= 32 只引脚: P0.0~P0.7(39~32脚)——P0口; P1.0~P1.7(1~8脚)——P1口; P2.0~P2.7(21~28脚)——P2口; P3.0~P3.7(10~17脚)——P3口。 P0口~P3口是单片机对外联络的重要通道 地址、数据和控制:三总线结构 本章小结 1、单片机的CPU由控制器和运算器组成,在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的支持下,按一定的时序工作。单片机的时序信号包括振荡周期、时钟周期、机器周期和指令周期。 2、51单片机采用哈佛结构存储器,共有3个逻辑存储空间和4个物理存储空间。片内低128字节RAM中包含4个工作寄存器组、128个位地址单元和80个字节地址单元。片内高128字节RAM中离散分布有21个特殊功能寄存器。 3、 P0~P3口都可作为准双向通用I/O口,其中只有P0口需要外接上拉电阻;在需要扩展片外设备时,P2口可作为其地址线接口,P0口可作为其地址线/数据线复用接口,此时它是真正的双向口。 * * * * ③区共有80个字节单元( 30H~7FH),是用户RAM区。 ③ 30H 此区可作为堆栈区和中间数据存储区使用。 【注意】:51单片机片内RAM中,①区和③区只能按字节进行数据存取操作,②区则可按字节和位两种方式存取操作。 (2)专用寄存器(高128字节RAM区 ) 在80H~FFH的高128字节RAM区中,离散地分布有21个特殊功能寄存器SFR(Spetial Function Register),又称为特殊功能寄存器区。 30H SFR是单片机内部资源的组织、管理单元 字节地址末位是0或8的SFR,都具有位地址。 88H 89H 8AH 8BH 8CH 8DH 8EH 8FH 三 外部数据存储器 外部数据存储器寻址空间为64K 只能间接寻址 R0,R1和DPTR为间接寻址寄存器。 CPU微操作必须在统一的时钟控制下才能正确进行。 一.时钟电路 内部时钟方式 微调电容: C1、C2≈ 30pF 晶振:石英晶体封裝 80C51时钟振荡频率通常为6~12MHz 外部时钟方式 第四节 时钟电路及时序 时序是各种微操作动作在时间上的顺序关系 二. CPU时序 (1)时序的概念 时序关系:在时钟信号CL触发下,输出端Q电平具有跟随输入端D电平的功能,在没有CL触发时,D与Q端是信号隔离的——数字锁存功能。 t1 t2 t3 t Q D CL 0 时钟端CL 输入端D 输出端Q 以D触发器为例 D触发器 逻辑符号 时序的定时单位共有4个参数: 拍(或振荡周期)P、状态周期(或时钟周期)S、机器周期、指令周期 一个状态(S)包含2个拍(P); 一个机器周期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