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TDN-MD系统及程序结构认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验一 TDN-MD系统及程序结构认识
实验目的:
了解TDN-MD系统的基本组成。
学习和了解8086微处理器的基本指令系统及程序结构。
掌握汇编源程序的编写、调试和跟踪执行的过程。
学习和熟练掌握DEBUG监控命令。
实验要求:
使用教学机前,应先熟悉其的各个组成部分及使用方法。
要先预习教学机的指令系统,了解基本指令的使用方法。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听老师讲解,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并撰写实验报告。
相关理论知识:
系统基本操作
启动实验箱系统:接通电源,打开位于系统右上角的电源开关。
启动桌面的WM86程序,进入汇编及调试工具。
选择“新建”命令,在出现的新建窗口中输入完整程序,并保存为.asm文件。(注意:文件保存路径必须为英文,且文件名为不超过8字符的英文名称。)
选择菜单中的“汇编”和“连接”操作,根据提示信息检查程序是否正确,如有错误需对源程序进行修改后重新操作。
点击“装入程序”工具按钮,选择已生成的.exe文件,装入到0000:2000内存区域。
选择“调试”命令,弹出调试窗口,并出现系统提示符“”及闪烁光标,表示系统已经启动就绪,等待输入DEBUG调试命令。(注意:调试窗口不能关闭,否则需要重新连接时可能会连接失败。)
DEBUG监控命令及操作
TDN-MD系统的基本操作比较简单,通常有查看寄存器、存储器的内容,修改寄存器或存储器的内容,输入汇编语言源程序段并进行调试、跟踪执行等操作。这些操作是由选择教学计算机所提供的一组DEBUG监控命令来实现的,以下就通过具体的例子介绍这些命令的使用。
R命令:查看或修改寄存器的内容
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
R↙ ;显示所有寄存器当前的值
R 寄存器名↙ ;显示某寄存器当前的值并可修改其内容
注:寄存器的内容在运行程序或执行命令后会发生变化。
D命令:显示一段地址单元中的数据
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
D [[段地址:]起始地址 [,尾地址]]↙ ;显示内存中连续一个区域的内容。
如 D 0100:2000或D 0100:2000,2010
连续使用不带参数的D命令,起始地址会自动增加。
E命令:编辑指定地址单元中的数据
E [[段地址:]偏移地址]↙
注意:用E命令每次只能显示或修改一字节数据,进入E命令状态后,屏幕显示该单元原有内容,此时按“空格”键使地址向高地址方向移动,按“-”键使地址向低地址方向移动,输入数据表示填入新的内容,按回车键则退出E命令。
A命令:启动小汇编程序
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
A [段地址:][偏移地址]↙
表示该程序将保存到[段地址:][偏移地址]开始的存储区域中,其中段地址和偏移地址省略时采用系统默认值。
注意:对于汇编语句的输入有如下规定:
数字一律为不带H后缀的十六进制数
直接寻址方式一定要在地址[ ]前标注W或B,如MOV B[2010],AL 或 MOV W[2010],AX
若输入有误,系统会给出提示并显示出错地址,用户只需在该地址重新输入正确的指令即可。
U命令:反汇编指定地址单元中已有的程序
U [[段地址:]起始地址 [,尾地址]]↙ ;将指定存储区域的一串机器指令反汇编
U↙;每次只显示当前行
G命令:连续运行已有的程序
G [=[段地址:]偏移地址]↙
G=0000:2000↙ ;必须有=号和段地址
表示无断点连续运行从段地址:偏移地址指定的入口程序。程序运行后,屏幕显示各寄存器的值,可以检查程序运行是否正确。
(7)T命令:单步运行指定程序
T [=[段地址:]偏移地址] ↙
如T =0000:2000↙表示从0000:2000地址起单步执行一条程序语句。
每次执行完毕,系统将显示CS、DS、IP、AX的内容。
实验内容:
一、直接输入程序并运行,熟悉DEBUG命令
实验程序:从3500H内存单元开始建立0-15共16个数据
地址(H) 机器码(H) 助记符 2000 BF0035 MOV DI,3500 2003 B91000 MOV CX,0010 2006 B80000 MOV AX,0000 2009 9E SAHF 200A 8805 MOV B[DI],AL 200C 47 INC DI 200D 40 INC AX 200E 27 DAA 200F E2F9 LOOP 200A 2011 EBFE JMP 2011
2、实验步骤
输入与修改程序
在“”提示符下键入A2000↙,此时显示器上会显示代码段地址CS和偏移地址IP,就可以在光标指示处输入汇编程序,每输入一行回车后自动进入下一行,直到空的回车行表示退出输入程序状态。
输入过程中,若在回车前发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