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源于规经济的贸易理论.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克鲁格曼的PP-ZZ模型——内在规模经济、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 基本假定: 1、企业具有内部规模经济; 2、垄断竞争市场; 3、劳动力是唯一投入。 基本等式 li=a+bxi,a0,b0 (1) L= ∑li= ∑(a+bxi) (2) Lci=xi (3) 其中,a是固定投入,xi是企业的产出,b是反映投入产出关系的系数,li是企业的劳动投入,ci是每人对产品的消费。 垄断企业利润最大化和长期均衡 短期利润最大化:MR=MC Pi(1-1/g)=bw,即Pi/w=bg/(g-1) (4) 其中g是价格弹性, g与ci成反比。 长期均衡:TR=TC,利润为0,即 Pixi=w(a+bxi),将(3)式代入整理得 Pi/w=a/(Lci)+b (5) PP-ZZ模型图解 PP即(4)式,ZZ即(5)式 P/W 0 ci C* P/W* P P Z Z b PP、ZZ、E的含义 PP:在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下,个人对产品的需求量越大,企业的产品售价越高。 ZZ:个人对产品的需求量越大,企业的生产规模越大,产品的价格越低。 E:每种产品的均衡价格和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量。 国际贸易的引入 (1)假定存在另一个同类经济,有相同的偏 好,资源储备和技术,并有人口L*。 (2)由于技术是给定的,b不会因贸易而变 化,故PP线不变。 (3)贸易使每种产品的消费人口增加了L*, ZZ线左移。 国际贸易的影响 P/W 0 ci P P Z’ Z’ b Z Z E E’ 分析(一) 生产:价格下降,即平均成本下降,有规模经济效应。 消费:每个人对任何一种产品的消费下降,但每种产品的消费人口上升,产量增加。 分析(二) 在充分就业的假设下, 企业数(产品种类)=总劳动/企业的劳动投入 n=L/(a+bxi),即n=1/(a/L+bci) (6) 国际贸易使消费的产品种类增加。 结论 首先,垄断竞争企业可以通过国际贸易扩大市场增加消费人口来扩大生产获得规模经济,降低平均成本和产品价格。 其次,每个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消费量会有所减少,但消费品的种类则大大增加。消费者通过产品种类的增加提高福利。 外部经济指单个厂商由相关产业其他厂商的生产规模扩大所获得的生产成本的节约或生产效率的提高。 为什么集中在一起的厂商比单个孤立的厂商更有效率?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的解释是: (1) 厂商的地理位置集中能够促进专业化供应商队伍的形成; (2) 厂商的地理集中分布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共享; (3) 厂商的地理位置集中有助于知识的外溢。 “如运输业、电讯业及电力业的发展带给每一个厂商交易成本的巨大节约和生产效率的显著提高。这种规模经济对各公司来说是外在的,而对整个行业来说则是内部的。在知识密集型产业,或者通过直接的信息传播,或者通过技术工人的流动,新的知识从一个公司扩散到另一个公司。在同一行业内,公司间接触越多,通过得到技术情报和工人的流动而互相传递的知识就越多。例如硅谷,在那里半导体生产者与计算机行业快速地交换信息、工人甚至工厂。”——(美)彼得·林德特 QB QA O B A ACB ACA 平均成本 产出水平 AC 图6—1 外部经济与平均成本优势 单个厂商对本国的通讯体系、交通体系、营销网络和知识基地利用越充分,它所获得的外部经济利益越多,故其平均成本同产量之间的关系可由下图表示。 由图可知,厂商生产规模越大,对外部经济的利用越是充分,其平均生产成本(AC)越低。 QB QA O B A ACB ACA 平均成本 产出水平 AC 图6—1 外部经济与平均成本优势 如果假设A点表示外国同类生产者的产出与平均成本的组合,因外国厂商无法获得外部经济,则其产出规模小,而且平均生产成本高(分别是ACA 和QA); B点表示本国同类生产者的产出与平均成本的组合,因其可获得显著的外部经济利益,则其产出规模大,而且平均生产成本低(分别是ACB 和QB)。 这种比较表明:当两国同业厂商在其他方面均相同时,由于彼此在利用外部经济方面存在差别,他们之间的国际竞争力或比较优势也不同——存在且能利用外部经济的厂商会获得该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或国际竞争力(如本国);缺少且不能利用外部经济的厂商则无法获得该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或失去国际竞争力(如外国)。 return 上图反映的单个厂商的生产成本与外部经济的关系适用整个行业。 QB QA O B A ACB ACA 平均成本 产出水平 AC 图6—1 外部经济与平均成本优势 在存在外部经济的条件下,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