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8 热连轧带钢生产计算机控制详解.doc

发布:2016-03-14约1.19万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填空题 8.1轧线自动化控制系统通常有三种工作方式,即自动方式、半自动方式和手动方式。 8.1自动和半自动方式的区别在于各个基础自动化控制系统是接收过程机设定的数据还是接收来自操作室HMI设定的数据,前者称为自动方式,后者称为半自动方式。 8.1对于现代热连轧带钢生产线,通常在自动或半自动工作方式下进行正常生产,手动方式一般用于设备的检验、维护。 8.2对粗轧机组设定计算有两次,时间分别是从加热炉抽钢时和板坯到达粗轧机入口时,第二次比第一次精确。 8.2热带3/4连续式R3与R4轧机之间的带钢采用无张力控制。 8.2为了避免切下的头部和尾部搭在带坯上,切头时飞剪的速度要稍高于带坯的速度,切尾时飞剪的速度应比带坯的速度稍低一些。 8.2计算机对飞剪的控制包括剪切方式、剪切长度选择及启动飞剪剪切。 8.2热带钢生产时飞剪剪切方式有3种:切头、切尾和二分割Half。 8.3控制系统分类的方法很多,按照变量的控制和信息传递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开式控制、闭式控制、半闭式控制、复式控制。 8.4轧钢生产过程中数学模型按用途的不同,分为工艺类数学模型和控制类数学模型。 8.4影响模型精度的主要因素有:数学模型带来的误差、量测误差和系统特性的变化。 8.4指数平滑递推公式进行学习的公式表达式为:BN+1=BN+a(BN*-BN) 二、判断题 8.1轧件跟踪在基础自动化、过程自动化及生产控制级中分别进行。(√) 8.1轧件跟踪是基础自动化的功能,只在一级中进行。(╳) 8.1轧件跟踪在基础自动化、过程自动化、生产控制级、生产管理级中分别进行。(╳) 8.1当轧件在辊道上的实际位置与计算机所跟踪的位置不一致时,操作人员通过人机界面,通知跟踪修正功能修改轧件在计算机上的跟踪信息,使之与实际位置一致。(√) 8.1过程自动化设定模型的主要任务是对各执行机构的位置、速度进行设定以保证带钢头部的厚度、温度、板形质量,而质量控制功能则用于保证带钢全长的厚度、温度、板形等精度。(√) 8.1过程自动化的中心任务是对生产线上各机组和各个设备进行设定计算。(√) 8.1热连轧过程自动化控制的主要功能是精轧机组的厚度设定数学模型和板形设定数学模型,设定值计算后下送基础自动化,由设备控制功能执行。(√) 8.1热连轧带钢生产只有一级,即只有基础自动化级就可以组织生产。(√) 8.1热连轧带钢生产同时具有一级和二级计算机控制才可以组织生产。(╳) 8.1热连轧带钢生产同时具有一级、二级、三级计算机控制才可以组织生产。(╳) 8.1热连轧带钢生产同时具有一级、二级、三级、四级计算机控制才可以组织生产。(╳) 8.1热连轧带钢在全手动条件下也可以进行正常生产。(╳) 8.1对于现代热连轧带钢生产线,通常在自动或半自动工作方式下进行正常生产,手动方式一般用于设备的检验、维护。(√) 8.1自动和半自动方式的区别在于各个基础自动化控制系统是接收过程机设定的数据还是接收来自操作室HMI设定的数据,前者称为自动方式,后者称为半自动方式。(√) 8.1手动方式是指在某一范围内对某些设备进行人工操作,如运输链区域的个别设备可以在手动方式下进行操作。(√) 8.1模拟轧制控制程序并不是万能的,轧线上的某些控制功能无法模拟,如:粗轧AWC、HAGC、卷取AJC等。(√) 8.2热带3/4连续式R4轧机采用交流同步机传动,速度不变,而R3轧机采用可变速电机传动。(√) 8.2热带3/4连续式R3轧机采用交流同步机传动,速度不变,而R4轧机采用可变速电机传动。(╳) 8.2为了避免切下的头部和尾部搭在带坯上,切头时飞剪的速度要稍高于带坯的速度,切尾时飞剪的速度应比带坯的速度稍低一些。(√) 8.2飞剪在剪切头尾时要保证剪切速度与带坯的速度同步,以防出现剪切事故。(╳) 8.2一般带坯要切头,便于精轧机和卷取机咬入,尾部一般不切。(╳) 8.2为了防止带钢表面划伤,热运行辊道的速度要与精轧机组速度时刻保持同步。(╳) 8.2各区域的急停一般不影响液压、润滑系统的运行。(√) 8.3闭式控制也常称为按干补扰偿的控制系统。(╳) 8.3闭式控制也常称为按偏差调节的反馈控制系统。(√) 8.3开环控制系统的精度便取决于该系统初始校准的精度以及系统各部件的精度。(√) 8.3半闭式控制也常称为按干补扰偿的控制系统。(√) 8.3半闭式控制也常称为按偏差调节的反馈控制系统。(╳) 8.3半闭式控制时不可测干扰以及控制装置的结构参数的变化给被控量带来的影响,系统将无法补偿。(√) 8.4数学模型描述的是系统(或对象)的行为和特征而不是系统的实际结构。一个数学模型反映了对象某一方面的特性。(√) 8.4根据系统状态的变化,不断利用实时信息进行模型参数的修正,以保证模型的精度,这种功能称为自学习功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