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核算).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思考: 过去一百年里,为什么有些国家收入迅速增长而另一些国家仍陷入贫困? 为什么一些国家总体物价稳定,而一些国家价格飞涨? 为什么所有国家都存在经济高涨和衰退?政府的政策可以怎样减少这些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减轻其程度?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资源如何才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二.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研究的对象:整个社会经济 (2)解决的问题:资源的充分利用 (3)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4)研究方法:总量分析及其他 (5)基本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且应该调节经济和纠正市场经济的缺陷。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6)主要研究内容:经济周期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宏观经济政策 (7)核心问题:收入和就业的决定 (8)主要指标: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政府财政预算情况;国际收支平衡情况 三.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差异 主要相同之处: 根据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来研究均衡价格与产量,而且供需曲线形状相同。 其他如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等方面都具有相同之处。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不同之处: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为经济中的个体,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经济社会。 其他如中心理论、理论形成时间、研究变量、研究方法等方面也具有差异。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四. 宏观经济学的加总法 1.加总法的根本思想在于,用市场价格来衡量物质形态 2.加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某些个体变量可以直接加总。如:个人收入加总可得到整个社会收入。 (2)某些个体变量虽然可以直接加总,但其结果与研究目的相背离。如:单个厂商降低工资可增雇工人,但是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却会导致大量失业。 (3)某些个体(行为)变量不能直接加总。如:个人的投资意愿。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GDP) 何谓价值增值? 思考一下: 假定某企业在上个季度生产的产品售价500万美元,其中为此而消耗的原材料、折旧、能源等要素价值为300万美元。请问:是否可以说这500万美元的产值都是该企业创造的?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GDP)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500-300=200(万美元)才是企业的在该年真正生产的,即价值增值。 二. 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 中间产品:经过加工后还没有达到最终产品阶段、而是在以后生产中作为投入的产品。(用于再出售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例如,钢铁、布匹、水泥就是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就称为最终产品。如消费品中的汽车、成衣、住房、摄影师提供的拍摄服务等。 为明晰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的关系,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进行说明。 第一阶段:种植棉花价值15元(假定为当年新生产的价值,不含种子、化肥、地租等价值)则在该阶段的增加值为15元; 第二阶段:由纺纱工将棉花纺成棉纱,售价20元。则该阶段价值增值20-15=5元; 第三阶段:由织布工将棉纱织成棉布,售价30元。则该阶段价值增值30-20=10元; 第四阶段:由成衣工将棉布制成上衣,售价45元。则该阶段价值增值45-30=15元; 第五阶段:由售衣商将上衣卖给消费者,售价50元。则该阶段价值增值50-45=5元; 将上述五个阶段的价值增值加总,便得到制成这件上衣的增加值(50元)。 一个重要的结论:生产最终产品的各个阶段的价值增值之和,刚好等于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思考: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能否完全区分? 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而非产品的物质属性。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GDP) 三. GDP的概念 GDP是指:经济社会(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理解GDP的内涵,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各种最终产品价值统一用货币衡量。 (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 (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的最终产品价值。 (4)GDP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存量: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流量: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5)GDP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总和,属于地域概念。相对应的GNP(国民生产总值)指某国国民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属于国民概念。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