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课型:新授课?略读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 2、掌握人物通讯的特点,了解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3、帮助学生熟悉略读的方法;????? 4、理解典型事例、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能训目标:熟悉并掌握略读的方法 情感目标:学习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点:1、熟悉并掌握略读的方法。 2、能概括所选的典型事例,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和追求真理的科学观,用科学的态度亲近自然、理解社会。 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 教学设想: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2、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袁隆平的资料。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1、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分析写作特色,理解典型事例、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4、掌握人物通讯的特点,了解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一、导入新课 我国有句古话,叫作“民以食为天”,离开了粮食,也就没有了我们这个活生生的世界,那么,为我们解决吃饭问题的人,得到大家的尊敬与关注,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袁隆平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为了杂交水稻的增产增收,他耗费了大半生心血,从他的身上,我们能真正理解一个大写的“人”字的含义。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走进袁隆平的世界,领略他的风采吧。 二、文体简介 本文是一则人物通讯,人物通讯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 它的特点是:真实性、典型性、新闻性、生动性、评论性。 三、读准字音,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1、读准字音 籼(xiān)稻 黔(qián)阳 衣钵(bō) 矢(shǐ)志不移 兵不解(jiě)甲? ?2、理解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灵光:指神异的光辉。? 鉴于:考虑到。 大相径庭:比喻彼此相差太远。径,门外的小路。庭,堂外的院地。? 矢志不移:立下志愿决不改变。矢,发誓。? 劫后余生:遇上灾难而侥幸活命。劫,灾难。? 夜不能寐:深夜了还不能睡觉。 功成名就:功业建立了,名声也有了。也说功成名立、功成名遂。 四、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齐读前三段,熟悉袁隆平简介。 袁隆平:男,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1985年获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发明奖,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1988年获英国皇家让克奖。由于其贡献卓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本文标题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为袁隆平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了水稻杂交优势的人,所以在国际上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本文作为一则人物通讯,在文章的开头交代了袁隆平的简介,体现了写人物通讯时首先要交代人物简介。 2、略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略读课文,并在略读过程中思考:本文报道了袁隆平的什么事?表现了他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本文是一则人物通讯,文章用事实说话,报道了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对中国和世界的卓越贡献,赞颂了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矢志不移的科学精神。? 3、分析结构,把握大意? 请同学们划分段落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脉络清晰,按总体简介~研究历程~突出贡献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介绍袁隆平的简历及贡献。 第二部分(第4—28段):选择典型事例介绍袁隆平培养杂交水稻成功的艰难历程。? 第三部分(第29—40段):袁隆平研究成果的优越性和世界影响与地位。 4、袁隆平在研究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事件? 明确:第一件事(第4—12段):看了向福财翻山越岭,心里非常沉重,激发了袁隆平对水稻的研究。 第二件事(第13—21段):写袁隆平确定研究课题“杂交水稻”和初步展开研究,提出“三系配套”理论。????? 第三件事(第22—26段):写“文革”期间袁隆平的不寻常遭遇。? 第四件事(第27—28段):写袁隆平的三系配套研究成功并且投入新的战争。 五、解读探究本文写作特点 1、 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形象?? 请大家快速地把课文阅读一遍,概括一下,看看作者选取了哪些典型事例,表现了袁隆平哪些方面的高贵品质和崇高精神。 明确:这篇人物通讯选取了一系列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如写袁隆平在看到向福财饿着肚子来回爬过四十公里山路换回稻种后,心情很沉重,从而开始思考“怎样才能使人们不挨饿”的问题,表现出一个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随后,他提出了当时世界上无人解决的大课题——杂交水稻。经过严谨的思索,又提出了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