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讲座课件.ppt

发布:2016-03-28约6.95千字共3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部分:日常工资审批及经办流程 单位申报 核主管局审核 工资福利股审核办理 文件通知 谢 谢 * (二)1952年工资制度改革 1952年7月,按照西北军政委员会的部署,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进行了改革。统一了“工资分”五种(粮、布、油、盐、煤)含量和计算时间。 1952年工资制度改革 1955年8月3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全部实行工资制和改行货币工资制的命令》,决定实行包干制待遇的工作人员一律改为工资制,从而结束了“供薪并存”局面,为1956年工资制度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1956年工资制度改革 1956年7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工资改革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精神,张掖专区(当时辖河西十九个县)从1956年4月1日起,实行新的工资标准。取消工资分制度和物价津贴制度,实行直接用货币发放工资的制度。新工资一职数级,上下交叉,共三十级。张掖专区自专员以下人员执行第十级至三十级工资标准。 1956年工 资制度改革 (四)1985年工资制度改革 1985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制度进行改革。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行政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改行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工作人员的工资按职能的不同分为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津贴、奖励工资四个部分组成。新工资制度,国家机关和其他事业单位从1985年7月1日期执行,中小学(含中专)和幼儿园从1985年1月1日起执行。 (五)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 (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除工勤人员)实行职级工资制,按其不同职能,分为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四个部分组成。 (2)事业单位根据行业的不同特点,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实行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制;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工资制;艺术结构工资制;体育津贴、奖金制;行员等级工资制等五种工资制度。 (3)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实行职员职务等级工资制。在工资结构上分为职员职务工资和岗位目标管理津贴两部分。 (五)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 (4)工人的工资制度, 机关技术工人实行岗位技术等级工资制,其工资由岗位工资、技术等级工资和奖金三部分组成。普通工人实行岗位工资制,由岗位工资和奖金两部分组成。 事业单位的技术工人实行技术等级工资制,由技术等级工资和岗位津贴两部分组成。普通工人实行等级工资制,由等级工资和津贴两部分组成。 (5)根据国务院《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和《事业单位工资制的改革方案》规定,建立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和地区附加津贴(此项制度当时暂未实行) 第二部分: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 改革的原因、内容、公务员工资制度与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异同 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内容 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 日常工资管理 一、改革的原因、内容、公务员工资制度与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异同 (一)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的原因 (二)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三)公务员工资制度与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异同点 (一)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的原因 1.1993年工资制度自身暴露出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2.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二)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是机关公务员实行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 二是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三是完善机关事业单位的津贴补贴制度 四是调整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 (三)公务员工资制度与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异同 一是两种工资制度的依据不同 二是两种工资制度在设计上不同 三是两种工资制度在工资标准的制定上大体持平 四是两种工资制度正常增资机制不同 (三)公务员工资制度与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异同 一是两种工资制度的依据不同 二是两种工资制度在设计上不同 三是两种工资制度在工资标准的制定上大体持平 四是两种工资制度正常增资机制不同 二、关于公务员职级工资制度改革 一是改革工资制度和清理规范津贴补贴相结合。 二是简化基本工资结构,增强工资的激励功能 。 三是适当向基层倾斜 。 四是完善正常增资办法,实现工资调整的制度化、规范化。 三、关于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 针对事业单位原工资制度岗位因素体现不足、简单与机关对应、收入分配政策不完善、调控机制不健全等突出矛盾和问题,这次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为了适应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逐步建立起宏观上注重公平,微观上体现激励,关系合理、秩序规范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与深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相适应。 二是建立体现事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