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古诗词赏析《望海潮・东南形胜》(附高频易错句填空及范文赏析).docx
望海潮?东南形胜
柳永
【原文】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
杭州地理位置重要,是东南地区的形胜之地,也是三吴地区的重要城市,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装饰华美的桥梁,挡风的帘子、青绿色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汹涌的江涛卷起如霜雪般的浪花,钱塘江广阔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人们争着夸耀自己的财富。
西湖连着西湖,山峦重叠,景色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盛开。晴天悠扬的羌笛吹奏着,夜晚采菱的歌声飘荡着,钓鱼的老翁和采莲的孩童都喜笑颜开。众多的骑兵簇拥着长官,趁着醉意听着箫鼓,欣赏着烟霞美景。日后把这美好的景致画出来,回到朝廷中去夸赞。
【赏析】
上片描绘了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开篇“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总领全篇,点明杭州的重要地位。接着从“烟柳画桥”到“户盈罗绮,竞豪奢”,分别从街巷、河桥、居民、江潮、市场等方面具体描写杭州的昌盛繁华。下片着重刻画西湖的美景和人民的欢乐生活。“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描绘出西湖的秀丽景色,“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展现出百姓的安乐祥和,最后写官员的游乐,进一步烘托出杭州的繁华富庶。
【情感手法】
直抒胸臆:如“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直接表达对杭州繁华的赞叹。“重湖叠巘清嘉”等句直接抒发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借景抒情:通过对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怒涛等众多景物的描写,营造出美丽、繁华、祥和的氛围,寄托了词人对杭州的赞美与向往之情。如“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借西湖边人们的欢乐生活场景,抒发对太平盛世的歌颂之情。
【相关成语】
烟霞痼疾:烟霞,指山水;痼疾,久治不愈的病,比喻积久成习,不易改变的嗜好、习惯。
【高频易错句】
1、在柳永《望海潮》中,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写西湖景色优美的两句是:“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2、“凤池”,即凤凰池,原指禁苑中的池沼,诗词中也常用“凤池”来指代朝廷,如柳永《望海潮》中的“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3、在柳永《望海潮》中,用互文的手法写出杭州早晚歌声缭绕的两句是:“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4、在《望海潮》中,写地方官在士兵的簇拥下聆听箫声的两句是:“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
5、在《望海潮》中,写出官员的宴酣之乐与山水之乐的两句是:“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万能论据】
论证热爱自然:“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笔下西湖的湖光山色、桂子荷花,展现出大自然的美妙绝伦,可作为论据论证人们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以及自然之美对人的心灵的陶冶作用。
论证城市发展:“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以及词中对杭州城市风貌、经济繁荣的描写,体现了杭州自古以来的重要地位和繁华景象,可用于论证城市发展的历史底蕴、地理环境等因素的重要性。
论证文学与生活:柳永因在杭州生活过,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有深刻体验,才写出了《望海潮》这样生动描绘杭州的词作,说明文学来源于生活,可作为论据论证文学创作与生活经历的紧密联系。
【优秀范文】
自然之美,心灵之约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用如椽大笔,绘就了西湖那令人心醉神迷的自然画卷。这寥寥数语,不仅勾勒出湖光山色的旖旎,更唤起了人们心底对自然那份深沉而炽热的热爱。
自然,是大地的馈赠,是万物的摇篮。当我们漫步于山林之间,脚下是松软的落叶,头顶是斑驳的树影,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聆听着鸟儿的欢歌,一种与尘世隔绝的宁静便会涌上心头。那连绵起伏的山峦,像大地隆起的脊梁,彰显着雄浑与厚重;澄澈的湖水,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天光云影,诉说着静谧与深邃。正如西湖的重湖叠巘,它们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水图,让每一个观赏者都不禁沉醉其中,感叹自然的鬼斧神工。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是自然在特定时节绽放的绚烂。桂花那星星点点的金黄,簇拥在枝头,散发着馥郁的芬芳,香飘数里,让人在不经意间便被那甜美的气息萦绕。而荷花,在夏日的湖面上亭亭玉立,或红或白,或含苞待放,或肆意盛开,与碧绿的荷叶相互交织,宛如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它们不仅装点了自然,更以其独特的风姿,触动着人们内心深处对美的感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它们吟诗作画,留下了无数千古传颂的佳作。这正是因为自然之美具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能够引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去热爱、去赞美。
热爱自然,不仅仅是对美景的欣赏,更是一种心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