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色彩基础知识的应用---色彩三要素.doc

发布:2020-02-24约2.98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色彩基础知识的应用——色彩三要素》 教案设计 课题:《色彩基础知识的应用——色彩三要素》 教材:校本教材,参考《色彩构成》----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 学生分析:学生刚接触色彩不久,在调配颜色的时候遇到问题,觉得不会调,或是想要的颜色调不出来,不会运用基础知识或是所学的理论知识,将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来进行运用和加深。在绘画制作过程中谁都会碰到表现色彩的实际难度。因此要具有色彩的知识,要理解色彩的属性,这样才会给画面带来色彩, 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讲述基本的理论知识, 教材分析:我仔细地研究教材,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与其它学科相结合,选用此教材,内容全面,具有在讲解色彩艺术的基本概念、基础要求、技法步骤乃至具体工具使用方法的同时,这本书还特别注意启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从中真正领悟到色彩绘画语言形成的规律。叙述详细,适合学生的理解,和高中美术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使学生不断产生独自的思考,并在掌握具体技法的实践过程中,也能随之不断加强对于色彩绘画艺术语言规律的认识能力,同时也必会提高对绘画艺术作品的鉴赏层次。 教学目标: ?? 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欣赏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掌握色相、明度、纯度产生的方法和区别,掌握基本调色的原理,提高创新意识及表现技能,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学习兴趣。 ???过程?方法目标:使学生了解色彩的调配方法,能用颜色正确表达想要的色彩,以及正确的色彩的搭配设计。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初步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感受色彩的魅力,开阔思维,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增强审美鉴别能力。 教学重点:色彩的三要素包括色相、明度、纯度,掌握色相的产生,比如:可以通过间色、复色的调配来产生新的色彩,比如说色的深浅变化,色彩的灰度调配等。 教学难点:掌握基本的调色方法和能够进行色彩的合理搭配,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正确认识,达到对学生进行艺术和技术的紧密结合的教育,这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对色彩的艺术感觉。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欣赏法综合运用。 教、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范图、学生优秀范画、准备多媒体演示、投影仪、幻灯片、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水粉纸、水粉颜料、画笔、 教学思路:在重视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通过演示范画教学让学生看的更直观和生动,帮助他们更快的掌握和接受知识,让学生跟随着老师一起画和学生产生互动,使学生及时感受到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求知的热情。 教学过程设计: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图例、范画,演示法---学生作画---小结。 一、组织教学,交代本节课教学目标,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组织教学,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感到这节课是有针对性的,同时知道这节课所讲的内容是解决什么问题的。然后开始讲授知识点,利用色彩的属性(即色彩的三要素)来调色,理解调色的规律。 二、引入新课:(正文) 一、色彩的三要素 (一)色相: 色彩的相貌,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色彩用不同的名称表示。 如:红、黄、蓝、绿、紫。。。 1、原色: 又称第一次色,不能用其他色混合而成的色彩叫原色。(用原色却可以混出其他色彩) 红、黄、蓝? 2、间色: 由任意两个原色混合后的色被称为间色。那么,三原色就可以调出三个间色来。它们的配合如下: 红+黄=橙 黄+蓝=绿 蓝+红=紫 3、复色 由一种间色和另一种原色混合而成的色,被称为复色。复色的配合如下: 黄+橙=黄橙 红+橙=红橙 红+紫=红紫 蓝+紫=蓝紫 蓝+绿=蓝绿 黄+绿=黄绿 所得的六种复色为:黄橙、红橙、红紫、蓝紫、蓝绿、黄绿; 比如深绿加浅绿,过程是浅绿的量不断增加,看颜色出现什么变化: 4、同类色: 同一种色调变化出来的,如墨绿与浅绿,深红与浅红,咖啡与米色等。 ? 5、类比色: 指色环上比较相近的颜色相配,一般范围在90度以内,例如红色与橙色或蓝色与紫色,给人的感觉是比较温和、统一。但它和同类色相比,又更加富于变化。 6、对比色: 色相环上在120度以内的两色对比,?如黄色与紫色,红色与绿色,它们给人的感觉比较强烈,不宜多用。如果需要大面积运用时,可以利用无彩色来加以协调。 7、互补色:呈180度相对的两色称作补色关系。 (二)明度: 色彩的明暗程度,也可以说色彩的亮暗或深浅度。如,高、中、低……明度。任何一个有彩色加白,加黑都可以构成该色以明度为主的序列。 (三)纯度: 色彩的纯净程度,也可以说指色相感觉明确及鲜灰的程度。如;鲜、中、灰、艳度、彩度、饱和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