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环芳烃化合物对食品的污染.ppt
多环芳烃化合物对食品的污染
(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s,PAHs)提要PAH的结构及理化性质PAH的毒性PAH的体内代谢PAH与人的健康关系食品中的PAH来源预防PAH危害的措施多环芳香烃化合物(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s,PAHs)是指含有两个以上苯环的有机化合物。非常重要的一种环境污染物和致癌物,尤其是大气污染和家庭烹调油烟污染突出。种类达二百多种,苯并(a)芘是其代表物,可能与人的肺癌、胃癌、肠癌、膀胱癌、皮肤癌关系较为密切。结构和主要性质A1775年英国外科医生P.波特发现烟囱清扫工患阴囊癌。B1915年经日本学者山极胜三郎和市川厚一用煤焦油多次涂抹兔耳,诱发皮肤癌成功。C1933年J.W.库克等人从煤焦油中分离出致癌的PAH。常温下,PAHs为固体。01水溶性较低,脂溶性程度高。02苯环数目越多,水溶性越低,性质越稳定。03高熔点,高沸点,低蒸汽压。04高生物富集作用(富集系数10-10,000)05主要理化性质多环芳烃化合物的毒性急性毒性:中等毒性或低毒。致癌性各种途径均可致癌:吸入途径可引起肺癌;经口摄入主要引起胃癌;皮肤接触可引起皮肤癌。致癌作用存在剂量-反应关系。通过胎盘屏障使子代出现癌症。致癌作用存在加速效应。即随接触水平的下降,诱发癌症出现的总剂量也下降。剂量(mg/kg)0.050.0250.01250.0062501成瘤时间(d)14323137661002总剂量7.155.7754.73.812503B(a)P致大鼠皮肤癌实验:PAH为前致癌物,需要经过肝脏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代谢活化才具有致癌性。致癌作用机理:首先环氧化成7,8—环氧化物,再经水化酶的作用,变成7,8—二氢二醇衍生物,再次经混合功能氧化酶作用,成为7,8—二氢二醇9,10—环氧化物,环打开后在第10位上形成带正电荷的终致癌物,由于亲电子作用与DNA和RNA形成加和物。01致畸作用:胚胎畸形、死胎、流产。致突变作用:间接致突变物,需经肝脏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S9活化后,才具有致突变作用。02PAH进入机体的途径呼吸道吸入通过皮肤:土壤,煤焦油,沥青等的接触。通过饮水和食物摄入PAH的体内代谢在肾脏、肝脏、脂肪组织分布较多,脾脏、肾上腺和卵巢有少量分布。通过尿和粪便排出。含脂肪的组织器官都有分布。由于脂溶性,容易快速进入体内。PAH的吸收、分布和代谢环境污染:煤炭、石油等燃料不完全燃烧的废气,及化工生产的“三废”物质对环境的污染,通过空气飘尘降落、接触等方式造成食品污染。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烘烤、烧烤高温煎炸时,发生裂解与热聚反应加工机械管道使用的润滑油污染食品12食品中的PAH来源1克煤燃烧可产生67~130微克B(a)P;1克木柴燃烧可产生62~125微克;1克汽油燃烧可产生12~50.4微克。1克油烟可含B(a)P6.4微克。植物性食品从土壤、水中吸收PAH。01土壤中的PAH可保持十年以上,蓄积现象严重。水产品可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及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获得较高的PAH含量。0201鱼、肉及其制品:烘烤、煎炸、烟熏等加工过程中形成较多,明火烧烤多于间接方式,含脂肪多的鱼肉制品形成更多。02蔬菜、水果和粮谷类植物性食品:环境污染(空气、水)程度有关,城市郊区高于农村;柏油马路晾晒粮食也是重要污染来源。食品中PAH的污染情况致癌作用职业接触者Pott发现烟囱清扫男工阴囊癌发病率较高Volkman发现煤焦油提炼工人的皮肤癌发病率较高19世纪初,人们开始认识到煤烟,煤焦油,沥青对人有致癌性。PAH与人的健康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