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与中国的经济关系.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论美国与中国的经济关系进入21世纪以来,中美两国关系的内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二者的关系是世界各国间最重要且最复杂的双边关系。重要,体现在两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分量极重;复杂,是因为两国已经发展出一种全面的相互依赖关系。而中美两国的经济关系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中美两国经济相互依赖美国对中国的依赖美国人需要中国人制造便宜产品来满足需求,这样它就能把数以十亿计的资金投向中国,并且近乎疯狂地进口中国生产的廉价商品。在最近10年中,美国家庭由于购买中国的廉价产品而节约了6000亿美元。显然这是双赢。还有中国业务成为美国许多公司全球业务的重要增长亮点,有的公司在华企业甚至成为其唯一仍在赢利的分支。例如,去年71%的在华美国企业实现赢利,91%的在华美国企业对未来5年的发展前景感到乐观。以通用汽车公司为例,2009年通用汽车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但当年其在华销量大幅增长67%,中国成为通用汽车全球第二大市场。此外,在如今存在于市场上的 4.2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中,有一大部分是中国持有的。另外,美国对华出口迅速增长,为美国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曾指出,美国对亚洲出口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为美国创造1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据估算,2001年至2007年,美国对华出口为美国新增257万个就业机会。摩根斯坦利公司测算,美国400万至800万个就业机会与中美贸易密切相关。 中国对美国的依赖美国已经成为中国出口产品的最大市场,也是除香港外,中国获得贸易顺差的最大来源。最近三年,美国超过日本,成为除香港外对中国的最大直接投资国。美国的国内市场容量十分庞大,每年的进出口总额远远超过中国的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例如,2005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1629亿美元,从美国进口487.3亿美元,顺差为1147.7亿美元。根据美方统计,2005年美对华贸易逆差激增24.5%,达2016亿美元。不仅如此,中美两国,一个是发展中的大国,一个是经济、科技发达的大国,两国都有广阔的市场,经济互补性很强。中国正致力于加速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更注重同美国在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合作。美国的资金、技术及管理经验,对推动中国的发展无疑会起重大作用。而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又补充美国的大众市场,也有利于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当然,由于中美两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不同,意识形态不同以及美国一直奉行的霸权主义以及单边主义,所以中美两国之间发生经贸摩擦是必然的。中美两国的经贸摩擦近年来,随着中美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双边贸易摩擦也呈现日益加剧的趋势。贸易不平衡、纺织品特保、对华反倾销等问题构成了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内容。中美两国经济利益的争夺、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的回流以及美国对中国的战略遏制等是双边贸易摩擦日益增多的主要原因。贸易摩擦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消极影响。我在这里主要集中讨论贸易顺逆差和汇率问题。 在贸易顺逆差的问题上,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07年中美贸易额为3021亿美元,同比增长15%;对美出口2327亿美元,同比增长14.4%;从美国进口694亿美元,同比增长17.2%;贸易顺差1633亿美元,同比增长13.2%。2008年中方统计的差额为1708.6?亿美元,其中中方对美出口2523亿美元?,进口814.4亿美元,按美国商务部统计是2663.3亿美元,出口是714.6美元,进口3377.9美元。其实,在中美贸易中,中国无意寻求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而且还在采取进一步举措增加自美国的进口,促进两国贸易平衡。2004年,中国对美贸易首超日本、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以来,中国政府先后多次降低出口商品退税率,首先坚决控制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先后10批次取消了1115种产品的出口退税,4批次对300多种商品,不仅取消出口退税,还要加征出口关税。其次,对出口数量大,易引发贸易摩擦的商品降低出口退税。从2006年秋到2007年夏,先后五次大规模降低出口退税,特别是2007年7月1日2831种商品大幅下调出口退税率,取消了553种资源性,影响环保的商品的出口退税,占全部出口商品的37%。这种作法在国际贸易史上都是少见的。这些都说明中国政府是在有意识控制外贸出口增长态势的。另外美国对华贸易的逆差,实际上只是美国对东亚或其他地区贸易逆差的一部分。以中国向美国出口的笔记本电脑为例,其终端产品是在江苏省昆山市台资企业下线的,其中包含有美国的处理器和软件、日本的硬盘、韩国的显示屏、新加坡的声卡等多个国家的零部件。中国大陆对产品价值的贡献不足30%。如果按照原产地规则,这个笔记本电脑自然算是中国制造的,实际上是中国组装的。显然要把整个笔记本电脑的报关价格都统计在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里,所反映出来的数据就不是两国真实准确的贸易额。在中国对美国出口中约70%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