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霍乱的基础知识和防控措施_培训课件.ppt

发布:2016-11-30约4.47千字共4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 * * * * * * * * * * * * * 疫区的解除应对疫情控制程度、控制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后,在最后一例病例出现后一个最长潜伏期后无新病例发生,确定无再传播和扩散后方可解除。 疫区可根据疫情控制进展逐步(缩小范围)解除。 疫区解除后的工作 加强腹泻病监测:监测时间根据流行病学指证而定 卫生宣传教育 “三管一灭” 重点人群检索 《霍乱防治手册》(第六版) ——疫点的解除标准 十二、霍乱监测要点 肠道门诊腹泻病人监测 各中心设1个县区级监测点,每月抽检10例腹泻病人粪便标本。同时对每一例霍乱疑似病例采集粪便或/和呕吐物等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如发现阳性病例要立即上报市疾控中心,并送市疾控中心进行复核。 双阳、农安、九台、榆树和德惠每月开展一次水源监测,至少采集10份水体样品进行检测。 监测点的选择:一是城市附近江、河、湖泊等水源,每次至少选取3个取水位置(上、中、下),每个取水位置采集2份水样;二是外环境饮用水源、城市下水道排出口等区域设立5个固定取水点,每点每次采集2份水样。 全市统一供水的外环境饮用水源由市疾控中心负责监测。县(市)区、开发区独立供水的由各县(市)区、开发区负责,所有外环境水源全部监测。 水源监测 各城区和开发区每月至少采集10份市售及养殖海、水产品、生冷、卤制品进行检测。 食品监测 每月10日前,将上月监测报表及实验室检测报告报至市疾控中心 信息收集与上报 十三、肠道门诊工作有关要求 1、4月1日至10月31日,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均要设置、开放肠道门诊。在肠道门诊开诊期间,所有腹泻病人都必须到肠道门诊诊室就诊,其他诊室不得就诊。 2、坚持“逢泻必登,逢疑必检”的原则,搞好肠道门诊工作。 3、肠道门诊的医务人员要相对稳定,专本登记、专用医疗器械。 4、分区设置做到“七专”,即设有独立的挂号收费室、诊室、留观室、处置室、检验室、取药窗口(药房)及专用厕所;三甲医疗机构需设立抢救室。 5、各医疗单位要成立霍乱抢救治疗小组,由有经验的医务人员组成,并配备专用医疗设备、抢救药品、消毒器械,制定严格的工作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以便及时对危重病人进行抢救治疗。 6、各医疗单位对抢救治疗及留诊观察病人应详细记录病历,防止登记不详,字迹不清而延误疫情调查处理工作。对采便培养霍乱弧菌的病人要按传染病登记簿的项目认真填写,专册登记。对其他腹泻病人,要按腹泻病人登记本上的项目认真填写。 十四、疫情报告工作要求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卫生人员发现高度疑似霍乱病人或细菌检查阳性者,应立即向当地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电话报告,同时按有关要求及时进行网络直报。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应加强霍乱疫情报告工作,不得瞒报、迟报、漏报疫情。 * * * * * * * * * * * * * * * * * * * * * * 霍乱的基础知识和防控措施 2015-08-12 霍乱是由能产生霍乱肠毒素(CT)的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属于甲类传染病,典型病例起病急,以剧烈腹泻伴呕吐、循环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特征,易致死亡。 一、病原学 霍乱弧菌属于弧菌科(有5属)弧菌属(已定名的主要有30多种),呈弧形或逗点状,G(-),无荚膜,菌体一端有一根鞭毛,运动活泼,兼性厌氧,在普通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在PH8.4~8.6的1%蛋白胨水中生长迅速。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外毒素性质的霍乱肠毒素CT。 根据霍乱弧菌菌体抗原O的差异,可把霍乱弧菌分成至少200个血清群,其中只有O1群和O139群能产生CT。后来发现并证实O1群中的有些菌株编码CT的基因缺失不能产生CT而不致病,称之为不典型O1群。 O1群分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两种生物型有共同的三种血清型:小川型(异型),含A、B抗原;稻叶型(原型),含A、C抗原;彦岛型(中间型),含A、B、C抗原。 霍乱弧菌存活力较强,在胃酸中存活4分钟,埃尔托型在河水、井水中存活1~3周,在鲜肉、鲜鱼和贝壳类食品中存活1~2周,对干燥、加热和消毒剂敏感。 二、流行病学 1817年起7次霍乱大流行,前6次与古典型有关。第7次从1961年至今,由埃尔托型引起。1992年发现O139。 ㈠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带菌者。 ㈡传播途径:粪口传播。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苍蝇。 ㈢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仅数月,可重复感染。 ㈣流行特征:全年发病,夏秋发病高峰,沿海发病多。 三、发病机制和病理解剖 ㈠发病机制: 霍乱弧菌在小肠粘附于肠粘膜繁殖,产生CT进入粘膜细胞,引起细胞分泌亢进,吸收抑制,出现肠腔水、盐积聚,导致腹泻。 ㈡病理解剖:严重脱水的表现,肠道病变轻微。 霍乱弧菌 胃 小肠 粘膜上皮细胞 口 HCL少或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