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科协系统科技助力精准扶贫任务分解.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全省科协系统科技助力精准扶贫任务分解
序号 目标任务内容 牵头单位 责任单位 配合单位 支持每个贫困县建立1个农技专家服务站 云南科技进修学院 各州市县科协 支持配备1辆科普大篷车 省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 各州市县科协 建设1所农村中学科技馆;2016年实现流动科技馆巡展全覆盖,2020年实现流动科技馆对所有贫困县2次巡展 省科技馆 各州市县科协 贫困家庭的青少年接受科技教育,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明显提升 省青少年科技中心 各州市县科协 为每个贫困县制定科技脱贫攻坚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提供决策咨询 各州市县科协 每年支持100个贫困乡镇建立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联合体,培育1项特色产业,2020年覆盖476个建档立卡贫困乡镇 省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 各州市县科协 省农技协 每个乡镇建立各级学会,特别是农科、医科和工科学会对接乡镇产业发展科技信息与人才帮扶机制 省科协学会部 各州市县科协 每年在摘帽出列的贫困县重点支持20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建设科技脱贫示范村。包括扶持建立1个农技协、1个科技扶贫服务站、1个科普中国乡村e站;培育1个以上新型经营主体;打造1个特色品牌,建立1个电子商务营销终端 省科协科普部 各州市县科协、省农技协、省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省科普资源信息中心、云南科技进修学院 每年培训新型农民100万人以上。通过培训使每个有劳动生产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掌握1-2项脱贫致富的实用技术和技能,至少能够参与1项农业增收项目,提高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 省农函大 各州市县科协 省科普资源信息中心 在25个边境贫困县(市)和3个藏区县(市)实施科普富民兴边行动,打造口岸科普、跨境科普、边贸集市科普、藏区特色科普等品牌。在少数民族自治州、自治县和8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贫困地区开展双语科普教学 省科协科普部 相关州市县科协、省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 集中全省科技专家资源,通过决策咨询、建言献策、建立农技专家服务站等方式,为贫困地区产业培育、发展、提质增效提供综合服务。结合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布局,重点解决当地产业发展瓶颈,通过采取项目资金无偿补助、扶贫合作社资金互助、产业发展基金资助、经济实体入股分红等手段,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发展一个以科技为支撑的区域性主导产业或地方特色产业,提升县域经济的科技发展水平 省科协学会部 各州市县科协 省科协组人部 依托全省各级学会(协会、研究会)、科研院所专业优势,针对贫困地区发展需求,按照“科学性、实效性”的原则,在每个贫困县组织不少于50名科技专家深入扶贫点开展科技培训和科技咨询服务,为老百姓讲授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和新农村科学生活基本常识 省科协学会部 各州市县科协、云南科技进修学院 各级相关学会(协会、研究会) 以农村致富函授大学办学点为主要阵地,以科技扶贫工作需求为导向,面向贫困家庭实施“定点、定向、订单”式精准培训。每个行政村重点培育乡土人才或致富带头人10名以上;对适龄劳动者开展产业实用技能培训50名以上;使有劳动能力的每户贫困家庭至少掌握1-2项脱贫致富实用技术和技能 云南科技进修学院 各州市县科协、省农函大 省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 加大对扶贫工作队员和村组干部的科技素质培训。制作农村科普宣传手册和工作指南,将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发展成为科普志愿者,承担本村的科普宣传员职责,负责向村民宣讲国家惠农支农政策和组织各类科普宣传活动 省科协组人部 各州市县科协 省科协科普部、省科协学会部、省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奥秘画报社 鼓励集中县级农技专家资源成立科技扶贫志愿服务团,以科普大篷车为载体,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广泛开展科普宣传、科技培训、双语科普教学等活动 省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 各州市县科协 围绕当地主导产业,打造一批具有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建立乡镇农技协联合会(联合体),加强对县域农技协工作的规范管理和分类指导,推动农技协由技术交流服务向技术经济合作转型,打通农产品网上销售、流通、配送渠道,形成技术、生产、市场为一体的联合运行机制模式 省农技协 各州市县科协 省科普资源信息中心 围绕当地主导产业,成立一个辐射全村种养业农户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为贫困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科技服务。 省农技协 各州市县科协 省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 利用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综合服务平台等现有资源,建设一个科技扶贫服务站。服务站应配置多媒体科普设备和培训设施,能容纳50人以上开展各类专业技术培训和科普讲座 云南科技进修学院 各州市县科协 省科普资源信息中心 坚持“五有”(有网络、有场所、有终端、有活动、有人员)
显示全部